1.作品名称
《白绷带》
2.作品类型
实验片
3.创作说明
“我”是实践自觉解放自我的主体,“我”生活至今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我”即“我”也非“我”,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个体情感综合产物,同时人对自己对他人有一定的道德约束与要求,这是使得人类的精神世界异常丰富
自电影出现起抛却一开始的纪实性与再现目的,电影创作者与电影批评家们在最初都试图证明电影是一门艺术,而当大众认可电影为一门艺术之日起,大量的导演从开始了电影艺术创作,于是乎出现了超现实主义与“作家电影”这一流派,而当下泛娱乐化的商业电影大行其道,类型片主导着电影市场的风向,而具有一定艺术性的电影反而口碑票房都惨遭滑铁卢,或许重现电影上镜头性我辈义不容辞
我通过三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独立空间展现“我”因为一定量的原因使得现实与梦境产生了交织,“她”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她”们的出现或因原自我们的恋母情节、恋姐情节又或者那些给予我们关心但最终又伤害我们的人,在我们梦醒时分往往开始怀疑这些梦境究竟代表着什么,是心理暗示还是对未来的预知,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事件往往更加令人着迷和恍惚
同时运用特殊的视点选择与独特的导演剪辑点展现超现实的风格,使得观众在观影的同时无法区分现实与梦境,通过影片的特殊技巧将观众与影片缝合产生同化,引发出观众内心的一丝触的同时让观众去思考影片真正的含义
4.灵感来源
作家电影
费里尼《八部半》
伯格曼《野草莓》
王家卫《重庆森林》《堕落天使》
5.具体操作
形式:寻找并利用三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独立空间,在这三者独立空间内进行并完成一系列的拍摄,最后将拍摄内容进行一定的剪辑最终完成作品
内容:“我”在完成了一天工作之后感到筋疲力尽,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但精神的疲惫让“我”受到噩梦的困扰,使我精神萎靡,工作懈怠,梦境与幻觉不断侵入“我”的现实生活
6.创新点
当下大学生的创作灵感可能更趋向于“内卷”与“躺平”亦或者愈发关注社会抑郁人群的主题创作,而我选着影视类的初衷是想回溯至先锋电影运动,各大名家对于电影这门第七艺术的探讨与发掘,在美国商业电影的大肆打压之下,欧洲电影人用自己的方式创作出了各种光怪陆离的主张与手法,以纯视觉的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力给予了我大量的灵感和尝试想法,因此我从超现实主义的切入点出发进行此次创作与创新
7. 拟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1:如何寻找到三个独立空间
回答:PLAN A找三间民宿进行拍摄
PLAN B开三间房间进行拍摄
问题2:如何区分现实与梦境幻觉
回答:通过两组区别较大的滤镜以及光线的使用
问题3:如何联系现实与梦境
回答:用某一特定具体物象或者符号
二、论文题目
超现实主义电影风格研究——以毕设《白绷带》为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