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计划的快感与实施计划的痛苦。
人都是有惰性并且喜欢舒适的,刻意的动作会人产生不习惯的状态,因为反内心的行为往往是违背心理的,容易产生逆反情绪,越是需要刻意去做的事反而会刻意不去做,只有等到deadline快截止时才加班加点去做。这种方式并不是说不好,毕竟deadline才是第一生产力,由输出倒逼输入,你不得不在目标日期前完成任务,但这会带来一个问题,便是人是最大的变化因素,很多时候你无法正确评估问题的复杂性和全面性,导致对问题评估不准确,此时截止时间是没法让你充分去准备,这样便会将任务以草草了事结束,无法交出一份满意或者符合预期的答卷,这是以deadline驱动做事最大的坏处。
既然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那为什么还是要每年每月每周制定任务呢,哪怕任务一如既往地完成不了。这就和人的自主意识有关,因为每次制定任务的过程都是沉着冷静,踌躇满志的,看着自己写下的一个又一个目标,好像你都已经完成了这些任务,这是制定任务时产生的错觉,误当将来时状态认为是完成时,写目标对的初衷和想法自然是美好的,但这是理想的状态,回到现实中你依然还是要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实际问题,现实与理性往往都是有差距的,忽略了这一点便会出现制定目标的踌躇满志和未完成目标的落魄自责的差距,毕竟写下的目标都没有完成,内心多少都会产生自我怀疑,令人丧失斗志。
如何破解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通常第一层解决方式都是要合理制定目标,那何又为合理目标呢?以个人之见,最简单最具有可行性的目标方是合理的,那跑步来说,如果你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跑步,一开始就定一个月100km的目标,那就很有可能完成不了,不妨你不用太关注这个100km,从最基本的行为开始,比如一周跑步5次,一次2km,这个目标相对于100km是不是就更切合实际更容易实现,当你做到了每周坚持跑步,随着个人状态的改善,跑步距离的增加是自然而然,你看,这样一看,100km的目标2~3个月就能够完成,虽然总体时间延长了,但能够实现最终的目标,这并不是什么坏事,绝对比一直拖着不去做要好很多。
巴菲特曾说过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vivo集团段永平也有一句类似语录 'slow is fast'(慢即是快),道理其实都一样,从最简单的事开始,从最想做的事开始,然后扎根做深做好。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