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蓉老师的行为金融学课刚刚开课,我就急迫的订阅了。因为我知道,股市里混,最高重要的心理,金融学知识反而是次之。自此,我会跟随陆老师一起认真研读,并再总结。力求运用到实践中去。
今天谈一谈第一个问题认知非理性
无论在投资前你认为自己对一家公司有多了解,做了多少调查,实际上你都无法真正了解一家公司。
这是为什么?
因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处理信息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认知偏差。
认知过程可以切分为四个阶段: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输出和信息反馈。人对任何事物的认知过程其实都可以分成这四个阶段。
你要做股票投资,需要了解公司(如看企业的财务报表、听听企业和行业新闻)这些都是信息的收集。而当这家公司所有信息都收集来之后,你的阅读理解过程,比如,读报表、听新闻时,你的内心就开始有判断了,这就是信息加工阶段。这每阶段都会犯错。
在信息加工的基础之上你做出对这家公司买或卖的决策,把信息输出出去,在做出决策后,看到决策的结果,赚钱了还是亏钱了,是会不断学习反省的,其实我们还是会重蹈覆辙。
认知偏差表现一:被你记住的信息——易记性偏差
首位效应
对一个人一见钟情了,后来即使有点问题,自己还是愿意去接受的;一见没钟情,后来你的对象再怎么好,都很难再接受了。这种现象称为“首位效应”,指你在做决策时给首次到达的信息赋予了最大的权重。机器人都不会这样做决策的,他们会理性地分配各个信息的权重。对一家公司仔细调研后,形成了对这家公司的一个判断。之后,你就不太可能改变这个判断了。如果你觉得它是家好公司,后来又出了坏消息,你会为它辩解;如果你觉得它是家坏公司,后来出了好消息,你也不会相信这个好消息。
末位效应
“我给你推荐一只股票,A股票收益不错,但,有风险!
我再给你推荐一只股票,B股票有风险,但,收益不错!”
这两句话看来你会不会觉得B好一点,其实是一回事,只是说话的顺序颠倒了一下,而最后到达你耳中的信息,你在决策时赋予了更大的权重,但你的这些决策是非理性的。
两种情况同时发生怎么办?如果首位效应还未对你的决策产生影响,而此时你又收到一个信息,很可能末位效应就会占主导。例如,你在看几张财务报表来评价一家公司,很可能最后看的那张报表信息对你的影响更大。
所以我们做决策要一步一步来,从第一课开始,认真的研读课程、认真研读自己的心理是正确,才能是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哪怕是我逐字逐句的抄写一遍,我也要提高,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