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
在中国“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局之时,习近平此行去了哪儿、关注什么,被外界认为从中释放出事关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号。
习近平2002年10月离开福建,从那时算起时光已近二十载。在福建,习近平同志度过了“一生中最好的年华”。
1985年入闽,自厦门赴宁德,再到福州。回首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期间动情地说:“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离开福建以后,我也一直关注福建。在这里工作期间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在我后来的工作中仍在思考和深化,有些已经在全国更大范围实践了。”
3月26日新闻联播也重点报道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考察调研。主播海霞说: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总书记的福建之行,那就是在福建说“福”与“建”。
01福建之“福”
“福”这一方面,主要是指创造高品质生活,总书记在沙县说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健康,健康是1,其它的都是后边的0。在福州,总书记看福道,希望有福之州更好地造福于民,其实这说的就是幸福城市的发展理念。
福建背山而居,向海而生,水天一色 ,气象万千。这里有碧绿蓝天的开阔也有人文历史的厚重。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苏区的红色摇篮,红旗不倒,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里有绿水青山。2002年,福建正式提出建设生态省,福建的大气、水、土壤等主要生态指标保持全优。森林覆盖率达到66.8%,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
这里是中华海洋文明发源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如今,这里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世界500强企业有近150家在福建投资兴业,外资企业超过了58000家。
这里有多彩文化。万寿岩遗址的发现,把福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推到18.5万年前。思想家朱熹、民族英雄林则徐、启蒙思想家严复......书香传家,名人辈出。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记录着厚重沧桑的历史和民族复兴之梦。
这里的人生活越来越好。2020年福建省实现生产总值4.39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11万元。
02福建之“建”
“建”的方面,说的主要是高质量发展,总书记多次讲到改革创新,他说“十四五”时期我们国家再往前走,必须靠创新,随大流老跟着人家是不行的。总书记还强调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
这次福建之行是“十四五”规划纲要通过之后。
而在3月19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网发布的《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关于福建“建设”的重点——
■交通强省
其中铁路和轨道交通方面的主要内容如下:
未来五年,将打造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建成多层次高效轨道交通网。
推进福厦高铁、漳汕高铁、温福高铁、昌福厦高铁建设,加快形成沿海、京台两大铁路主通道,畅通出闽大通道。
统筹规划和建设龙龙铁路武平至梅州段、温武吉铁路,开展福州至龙岩等省会通设区市高铁项目、南平至衢州高铁项目前期研究,填补区域路网空白,增强路网机动灵活性。
完善福州、厦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泉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加快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全面提升轨道交通公交化水平。
打造各设区市间 2 小时通达、都市圈 1 小时通勤、设区市至所辖县 1 小时基本覆盖的交通圈,促进多层次轨道交通网融合发展。
■台胞登陆第一家园
同时,《福建“十四五”规划纲要》称,“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台大政方针,着眼大局大势,注重落细落实,加快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努力在两岸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
福建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份,“十四五”规划专设了“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章节,从深化经济领域融合、深化基础设施领域融合、深化社会领域融合、深化文化领域融合以及深化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五个部分展开。
步入“十四五”,福建力求在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有所作为和发挥独特作用。
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五”实施开局之时,对福建的考察之行及对福建的发展期望,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