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2日星期二 晴
昨天下载了她理财,今天注册账号,关注了“财女读书会”小组,然后开始思考自己的阅读情况。
我的阅读一直是在豆瓣上记录的,从上大学以来,手机阅读更加方便,加之家里存放图书的空间不足,于是一直用APP看书。前后使用过的APP有:QQ阅读、掌阅、微信读书以及现在的网易蜗牛。书目的选择没有固定模式,曾经列过书单,但是从未严格按照书单执行过,最多也就是参照着读了一两本,之后又开始随心所欲地读。基本上是:随机翻到一本看起来不错的很感兴趣的,读;最近在关注某个方面,读;近期流行的电视剧电影改编的小说,读。
2017年马上就过去了,刚才登录豆瓣看了一眼,如果算上目前正在阅读的《腾讯传》,整个2017年阅读数目竟然只有3本,回顾之前几年,2016年9本,2015年10本,2014年15本,2013年11本,基本上每年都能达到10本左右,今年竟然如此之少,分析原因,大体因为今年忙着考司考,所有时间都在学习了罢。那么,将司考期间阅读过的8本讲义也算进来,今年也不过11本。而且从效果来看,司法考试没有通过,第一本《虚无的十字架》读完思绪万千,却最终无话可说;第二本《傲慢与偏见》旧书重读,也没有读出新的体验来;目前的《腾讯传》依然读得断断续续,有待改善。
由此,我的阅读目前是有问题的。
第一,无法连续阅读。原计划每天晚上睡前1小时阅读,但总是因为想和室友洗漱时间避开于是总要拖到11点多才上床,导致躺下之后困意很快袭来,基本上都是看几页就睡了;或者不困的时候就会东翻翻西看看,被朋友圈、微博霸占了很多时间,最后打开阅读软件,看几页又困得不行了。长此以往,阅读速度极慢,效率更是极低,一本书常常断断续续几个月才能完成,自然无法更好吸收。
第二,只读不做笔记。这个弊端在近几年越来越明显了。以前上学的事老师会带领着一起阅读名著,要求我们在书的空白处做笔记,读完一章后自己总结几个问题,最后每天指定一个同学给大家讲述本章内容,老师会带领大家一起讨论,整个过程下来,对书中内容烂熟于心,考试附加题基本没有失分的,自己的文学素养也提高了一大截;此外,过去接触的书少,每一本都会反复阅读,遇到好词好句都会动笔摘录,许多段落直到现在仍可背诵。而现如今读书只是在看热闹,缺少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整本书读下来很难有更多的收获。
第三,阅读内容良莠不齐。没有明确的阅读计划,一直是想到什么读什么,缺乏目的性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但是从长远来看是弊大于利的。尽管自己也会常常列下书单,但是很少能够按照书单阅读,而实际上列过的书单也不过是自己随心所欲想到的一些书,并没有什么逻辑性,不参照执行也无可厚非。
基于以上问题,新年马上到来,希望能够有所改善。
针对问题一,白天拿出半小时时间阅读,晚上早点上床,抵制朋友圈、微博无效信息的诱惑,多读书;问题二,阅读之前认识作者,每一章进行笔记记录,读过之后写读后感;问题三,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形成自己的阅读计划。
目前想要接触学习的内容中可以通过读书获取相关信息的有理财、法律、外语、自我提升,其他以实践为主。故将2018年阅读计划分为理财、法律、外语、自我提升、名著、其他六类。其中,理财目前属于初级小白状态,要从零基础学起;法律由于是本专业,可以读一些非教材类;外语主要以外文书籍为导向,也需要从初级开始;自我提升包括时间管理、阅读、职场、心理等;名著则是国内外经典的文学作品;其他留给自己的小任性。每一类按照四个季度来算,一个季度一本,其他类暂不列入,共4*5=20本,约两周一本。
具体2018年阅读计划如下:
1.理财类
《小狗钱钱》[德]波多•舍费尔
《富爸爸穷爸爸》[美]罗伯特•清崎
《工作前五年,决定你一生的财富》三公子
《邻家的百万富翁》[美]托马斯·斯坦利&威廉·丹科
2.法律类
《西窗法雨》刘星
《乡土中国》费孝通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苏力
《政法笔记》冯象
3.外语类
《动物农场》[美]乔治·奥威尔
《长袜子皮皮Pippi Longstocking》
《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4.自我提升类
《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艾德勒
《小强升职记》
《精进》采铜
《女人明白要趁早》
5.名著类
《悲惨世界》雨果
《京华烟云》林语堂
《神曲》但丁
《老人与海》海明威
其中有几本是以前读过的,这次要更加认真地读。有一些是比较基础的,但是因为希望从头开始所以基础点没毛病。名著类没有特殊要求故随便选择了几本列入。以前列书单不执行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找不到网上的免费资源,其实现在途径这么便利,真要想找还是可以找到的,而且阅读是为了自我吸收,这是一个投资的过程,不能只想着免费,适当的花钱去购书是值得的。
期待一个不一样的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