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的时候,我很想有一只自己的毛绒玩偶,我朋友有一只,我很羡慕。那时候爸爸在广东工厂上班,妈妈在家务农,我们三小只在上小学。
给爸爸打电话的时候,会聊天说好多话题,提到今年的生日,我说我想要一只毛绒玩偶,爸爸答应了。
于是,从爸爸许下诺言这天,我便开始期待,我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玩偶啦,时不时想起来就会觉得很开心。
等到八月我生日的时候,爸爸回来了,但是完全忘记了要给我带的生日礼物。但是爸爸好像根本不知道这回事一样,我很难过,也有些生气,我不想理爸爸,于是,这天开始,我不再叫爸爸,也不与他说话。
爸爸主动和我说话,我不理。叫我千金大小姐,哄我,我也不应。
妈妈知道原因,告诉了爸爸,爸爸还是不以为意。
那时候后面那户人家在盖房子,在干活,我在那边玩,爸爸走出来,和婶婶打了招呼,也叫我了,我没应。
婶婶说“你家女儿这么金贵,要喊千金大小姐阿,小米,你爸爸喊你了。”
我无法诉说我的委屈,我只当没听见,我不是没礼貌的孩子,一般见到长辈会主动打招呼,和我说话基本都会很和气的应答,这次我没理婶婶的话。我心里难受。
爸爸略微有点尴尬,笑了笑,这个笑容很熟悉,就是在遇到不知道怎么解决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笑容。和妈妈争吵,自己站不住脚跟的时候,也是这个笑容。
我心里有一个声音:借婶婶的面子也不好使。
我不知道爸爸拖延了多久。后面爸爸给我买了一只小熊玩偶,我就与他“和好”了。
但这件事情,让我觉得这份礼物,好像是我“耍了一些手段”要来的,不是礼物了。喜悦也没有那么多。只是觉得该给一个台阶,重归于好的台阶。
就好像你想去游乐场玩,大人说有什么好玩的,不带你去。你哭的很伤心,然后大人带你去了,这时候你也没那么开心了。
过生日的时候,我也很期待,一般会有生日蛋糕,会有礼物。
我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依靠爸爸一个人务工,养活三个小孩是有些捉襟见肘,也能理解。
过生日的时候,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去买小蛋糕,因为一个奶油蛋糕要七八十,自己买鸡蛋面粉去做的话,大概二三十,三四十就可以蒸好大一笼,还可以吃好久。
所以,生日基本是妈妈自己做蛋糕,我也没有请过小伙伴,那时候虽然玩伴很多,比较好的朋友貌似较少或没有,还有可能自卑心理作祟,感觉怕被瞧不起,虽然大家条件都不会差太多,也不一定有这个概念,当时确实有这类心理作祟。不曾请过。
其实我很喜欢吃奶油蛋糕的。
自己开始工作后,前面几年,会每年回去过生日,因为朋友们都在读书,可以约到,过生日这天聚一聚,吃蛋糕,聊聊天,还可以收到礼物。
自从她们上大学之后,就没有再约过了,一人一个地方,中秋节不回老家的话,聚不了。
好几次我都不打算过,打算忘记,当不知道,照常一样。
妈妈每次都会提前一两个月提醒我,还有一两个月就是你生日咯,想怎么过吖
没办法当不知道呢。
现在想法是,生日是一种仪式感。类似“记录自己的年轮” 感觉蛮有意思的。
朋友相聚也有了理由。如果距离不是很远的话。
在平淡如水的生活里,要给一些日子赋予一些意义和仪式感,这些日子就会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