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想起小时候妈妈包的大粽子,特别香甜,好像那时候过端午没什么特别的,就是等着吃粽子。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和吃有关系,中国饮食文化确实也是相当厉害了。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和吃关系不大的一些节日竟然大多日渐式微,像花朝节、立春日、重阳节等,不过就是这些节日其实也和很多食品有联系,百花糕、春饼、菊花糕,很容易就能对应起来,只是没有饺子月饼这些那么普及有特色罢了。
提起端午节,人们最先想起的自然是包粽子吃粽子,据说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举行的活动。屈原投汨罗江后,每逢五月初五,人们便用竹筒盛米投入江中祭奠屈原,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菰芦叶包糯米制成有三角形、方形和长形等各种形状投入江中,粽子就是从此演变来的。以后,逐渐成为应时当令的节日食品。发展到现在,各种各样的粽子真是让人应接不暇,而且什么时候都有。北方多以江米或糯米为主料配红枣或蜜枣,外包芦苇叶,清香甜糯,十分好吃。我小时候吃妈妈包的粽子,馅料还有黄米、红小豆、红芸豆等等。南方的粽子相对来说馅料丰富,包裹的叶子也多种多样箬叶,槲叶,竹叶等,叶子不同,味道也有差别。我前几年第一次吃肉粽,很难想象,不过确实好吃,才知道原来肉粽在南方很普遍的。
除了吃粽子,全国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端午”本名“端五”,也叫“重五”、“重午”。《康熙大兴县志》载,这一天少女要“佩灵符,簪榴花”,因此又名“女儿节”。不过现在好像很少有这种习俗了,“女儿节”我也是头一次听说,或许有的地方还有这一称呼。
端午节还有一个非常普及的习俗,那就是赛龙舟。这一习俗不仅国内流行,在日本、朝鲜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也较普遍。赛龙舟场面十分热烈,舟呈龙形,五色斑斓,首尾飞翘。划船的小伙子们赤膊彩巾,精神抖擞,在震天的锣鼓声中和彩旗指挥下破浪前进。尤其是在湖南屈子祠畔汨罗江上举行的赛龙舟,格外引人瞩目。传说这里是当年屈原投江自沉之处,举行龙舟竞渡时,观众能多达十万人。
过端午节,除包粽子和划龙舟以外,我国各地还有一些有趣的习俗。旧时,一些人家门上插菖蒲、艾叶,以示祛除瘟毒。堂屋里挂钟馗像,传说他能杀鬼驱魔。妇女用彩绸制成粽子、辣椒、萝卜、扫帚、簸箕、老虎之类的小饰物,用彩线串起,挂在孩子的肩头或胸前,叫“老虎索”。若以丝线扎成菱角形小袋,内装沉香,系在小孩身上,名为香袋。
有些人家用雄黄酒涂在孩子额头和鼻耳之间,或在额上写一“王”字。在我国江南地区,端午之日,在屋内焚烧苍术、白芷、芸香,再点上蚊香,薰得烟雾腾腾,用以辟邪去毒。古医书《本经》讲,雄黄“疽痔死肌,杀百虫毒”,是外用良药。所以为孩子涂抹雄黄酒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我国神话传说《白蛇传》中,许仙骗白娘子饮雄黄酒,使她现露原形的情节。《白蛇传》虽然是神话,但用雄黄驱毒防瘟,却有几分道理。因此涂雄黄酒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愿望。
最后,祝朋友们端午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