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 娘为什么要打你
“你回房间去好好想想,我头很痛,也需要静一静。”一阵狂风暴雨后,客厅里陷入一片寂静。此时,我感到心力交瘁,脑壳里嗡嗡作响一片混沌。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缓和了语气对你说。你默默起身走进自己的房间。
望着你转身离去略显单薄的背影,我浑身虚脱般蜷缩进沙发一隅。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暖暖地洒了一地,我没有半点心境享受这美好,闭上眼睛一阵阵的懊恼袭上我的心头。
娃,你不会知道,每次打过你,我都会在深夜里辗转自责,我的痛楚远比你更持久,我除了身累,更多的是心累。
我一次次的告诫自己,孩子慢慢大了,越来越懂事,有话一定要好好说。可当面对你似懂非懂却又一副万分自负的表情时,我忍不住再次动手打了你。
幼年,你想哭时泪涕交下,一转身就转着圈原地撒欢。我教你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每当进出家门遇到人,你都会主动上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上一通。听到邻居们交口称赞,表扬你是一个有家教的孩子,你非常自豪地回来与我分享你的欢乐。
少年,你困惑于同学相处,我循循善
诱,对同学以诚相待,互帮互学。每当收获老师同学的赞赏,回家的第一时间就会叽叽喳喳地倾诉你成长的快乐。
及至,家有小女初成长。面对眼花缭乱的纷杂世界,好一似林妹妹进了荣国府,在金玉铺堂、繁花着锦的网络世界,犹如乱花迷了眼。毫无甄别能力的你,只知一味的人云亦云,一个个让我目瞪口呆的网络词汇,从你红唇白齿间蹦出,吓得为娘胆战心惊。曾几何时,那么阳光明媚的可爱小女儿,一夜之间仿佛被雾霾层层裹住,开口闭口竟全都是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对家庭的抱怨,指责。
你说老师偏心,专门出你的洋相。你举手了不请你,你没有举手却把你叫起来回答问题;
你说,张同学当官的爷爷给她从国外带回来名表;李同学大款爸爸给她新买了苹果手机,还有同座的她偷偷戴着金项链来上学……
你引经据典、义正词严地向我宣布:你的世界你做主!你像一匹挣脱缰绳的小野马,张开四蹄在田间、地头肆意的撒欢,全然不顾蹄下被践踏的庄稼和马路上来来往往飞驰而过的车辆。
你独独忘记了,你的身份还是一名小学生。
在面对面勾通数小时后,在所有苦口婆心均告无效,在夸奖、批评、恐吓都告失败之后,我只能使出最后一招杀手锏---胖揍你一顿。娃,我希望虚伪、虚荣、狡诈、粗鄙这些最为人不齿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相识,就会留下切肤的疼痛,从此永远远离它们。
我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我坚信“败儿自古出宠溺”。在这个没有道德底线的网络世界里,在万千家庭膜拜“穷养儿子富养女”的同时,我只相信“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娘只希望尽我所能,在你懵懵懂懂的年纪里,引领你成为一个有教养的女孩。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娘希望你以后的路越走越宽。
“妈,我错了,下次不再说谎,更不会为自己狡辩了。你的头还痛吗?”女儿不知何时站着我身边,她一手拉起我的右手,另一手很轻柔地在我的手心里摩挲着。我抬起深埋在两膝之间的头,一双黑亮亮且无邪的大眼睛正关切地注视着我。
“对不起,妈妈刚才不该打你。”看着仿佛一夜之间长成大姑娘的娃,我决定,以后再也不动手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了,我相信语言的交流已能够达到彼此沟通的效果。
打人其实是个重体力活,古时先生用戒尺训诫学生,调皮捣蛋的娃们往往被打得手心红肿,脱皮起泡;现时图省事的爹娘有用鞋底的、还有用鸡毛掸子的……我从不使用辅助工具打你,我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有用自己的手,我才能体会到施加在你身上的力量,不致失手打伤了你。
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打你缘是为了爱,但愿你终究有一天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