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按朝代分十六纪:《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内容以政治、军事史实为主,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
在隋唐五代371年,占全书40%,史料价值高。多次着墨在贤明政治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等。
《资治通鉴》有正统立场,分裂时代,如三国,魏有纪,蜀、吴无”纪“;南北朝时代,南朝有”纪,北朝无“纪”;五代有“纪”,而十国无“纪”。
把历史的君主根据他们的才能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
文化方面,先秦的儒、法名、阴阳、纵横五家的代表人物和学术主张,汉初的黄老思想,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和魏晋玄学的盛行有记载。对于佛教、道教的起源、发展,和儒、佛、道之间的斗争有叙述。对西汉以来经学的发展,典籍的校理,石经的刻立,九经的雕印和流传,有较陈述。著名的文人学士和作品有记载。
科技方面,记载多的是历代历法。天文学、地理学、土木建筑、水利工程有反映。
经济方面,对商鞅变法,文景之治,北魏孝文帝的均田制等有记载。
军事方面,战争的起因,战局的分析,战事的过程和影响,有记载。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司马光把纪传体揉入编年体中,让纪传的详细和编年的简明结合起来,分三部分把年表、帝纪、历法、天象、目录、举要和索引集合在一块,开创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体例。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称作“史学两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