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小语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天突然想起有一本长者送的书还没有读完,就在书架上一通乱翻,因为都是绿色封面,我抽出一本绿色的书,细看之下,是《林清玄散文精选》。
我翻了几页,被“明月清风”、“芳香百里馨”、“星落尼罗河”、“温一壶月光下酒”抓住了心,竟一时放不下它,在窗边的懒人沙发上躺了下来,一边读着它,思绪也跟着回到了家乡,童年。
耳边是哗哗流淌着的溪水声,眼前是闪烁着萤火虫的夜,天上星子眨着眼,仿佛还闻到了稻花香,远处不知谁家的狗吠得欢……
“人不能光吃饭,人要有脑筋、有思想、有智慧,才能活得抬头挺胸,玫瑰也需要整株都泡在水里,才能恢复精神。”——《黄玫瑰的心》
我的心正如林老先生在《黄玫瑰的心》里面那九株黄玫瑰,被这些雅致而智慧的文字浸润了,变得再度鲜活了。
【01】回不去的“故乡”
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爱看这些闪耀着思想与智慧之光的散文和诗歌了呢?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我记得我大学还爱看啊。
大四上学期,学校派我去南山中学实习,刚好赶上了南山中学举行的全校诗歌朗诵比赛,语文老师让我负责2个班的比赛。我记得,1班选的是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2班选的是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带着他们挑选背景音乐,一首是《琵琶语》,一首是《菊次郎的春天》,然后带着两组孩子一起品味不同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文字背后无言的期许,他们的表现特别好,1班得了一等奖,是当时所有节目的最高分,2班的诗歌有3个班同时选了,也获得了二等奖。
等着比赛结束后,孩子们欣喜的拿着奖状,却接到了通知,让赶紧回去上晚自习,回到教室,班主任守着早已回去的其他孩子在刷题,对于得奖一事,竟只字未提,我感到莫名的惆怅,两个月的努力,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实习结束那天,我站在讲台上与孩子们道别,为他们朗诵了一首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多么希望,现在的他们还记得那首诗歌带给他们匆忙赶路时,灵魂的片刻宁静。
而我对诗歌的喜爱,也随着随之而来繁忙的工作,慢慢搁置了。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看散文和诗歌的呢?
【02】丢掉的精神花园
为什么我们不写写散文和诗歌呢?我问自己。
没时间?那你看朋友圈就有时间?
没能力?你每周写作作业都要交一篇几千次的文字,会没能力写这个?
没心情?没想过?
我发现,越往后追问下去,越接近内心那个难堪的答案:因为能流传和沉淀的诗歌和散文需要深刻的体悟及深厚的文字功底,没办法做到速成。
比如说: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散文集,其中一篇《苏东坡突围》让人读来大有酣畅淋漓、恣意洒脱之感,读过百遍也不过瘾。背后,却是作者历经数十年的游历及深厚的历史文学功底。
沈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那一句“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惊艳了我整个青春岁月。文章的背后,却是清新秀丽的湘西风景经年累月的晕染及至真至纯的美好心境。
而三毛的那句“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成为每一个文艺青年的座右铭。而如果没有三毛书香常年的浸泡以及各国游历,也写不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金句良言。
只是,如今的我们都太着急了,曾经那双看云看海看山的眼睛,都看向了“金钱”、“荣誉”以及“名利”。
唯有,渲染强烈情绪的鸡汤文、追热点的评论文以及讲述一夜暴富故事的文章更能引发网络追捧,一夜爆红。
这类文章,一般都有2个特点:
1、语言粗暴简单,标题含有诱发底层情绪的字眼,比如说:
2、用甲乙丙丁的故事讲一个道理,而这个道理带有价值观的输入。比如说:咪蒙的几篇文章标题,直白语言的背后,是一个自圆其说的价值体系。
咪蒙爆款文的套路深得人心,解构文章后,我们会发现文章的结构就是故事+故事+故事+价值观陈述。
也许文章中偶尔有那么一两句金句,然后仍然隐藏不了碎片化知识的性质,而结构逻辑也松散得经不起推敲。
流行性文章可以给我们短暂的体验爽感,同时,也剥夺了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
想写出这样的文章很简单,百度上面随便一搜,就是17800000的搜索结果,打开页面都是自信的套路技法。
千聊等直播平台上同时上线的爆款文写作课,不下500个,标题都是千篇一律的“如何用一篇推文卖货40万”、“一小时学会爆文的底层逻辑”、“我是如何取出30篇10W+爆文标题的”等等。
这样的内容,让我们觉得“爆款文”很容易被炮制,而且很容易“变现”,不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不需要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不需要经年累月的打磨文笔,一个月让你的文章,变身白富美,成为高富帅,从此走上写作道路的巅峰时刻。
林清玄在《温一壶月光下酒》一文中写到:
有人问我,这个社会最缺的是什么东西?
我认为最缺的是两种:一是从容,一是有情。由于缺少“从容”,因此很难见到步履用人,识见高远的人;因为缺少“有情”,则很难看见乾坤郎朗、情趣盎然的人。
如同暴热的夏天饮了一壶凉茶,沁凉的感觉直达全身每个沸腾过的毛孔。
清风明月随处可见,而失去清风明月的精神花园,荒芜就开始了。
【03】山林中清越的鸟声
山林不管怎么变化,总有一些清越的鸟声。
时代如何变化,总可以保守好自己的初心,用写作抒写一些赤诚情感,可以是从容的、有情的、温柔的、热烈的。
然而,我们总是容易被牵制,打开朋友圈,入眼的都是些抢夺眼球牵制情绪的字眼,行走在大街上,耳边是聒噪的车鸣人喧,入目的是匆匆往来的车流人群,整容房产的大幅广告无缝连接在城市的每一个中心地段,心生逼仄之感。
贫穷不是来自于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在贫困的生活中失去人的尊荣;人的富有不是来自于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于富裕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林清玄
一个人的世界观,来自于他看到的外部世界,也来自他所能触及的精神世界,外部的世界可以被伪装,被整容,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却来自于清风明月,山谷清泉,也被记载在了古往今来的经籍典章里面,记载在每一个古今圣贤的散文诗歌之中。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要不旅游,要不阅读。
伙伴们,我们也试着写写散文和诗歌,可好?
让喧嚣世界,多点清越的鸟鸣,而非聒噪的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