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头几年在深圳上班时,进过一家小型的电商公司,老板是陕西人,40岁左右。刚开始上班那几天,老板斗志昂扬的,无论是说话还是气势方面,都是中气十足,天天开会讲大的愿景和方向,确实是有种振奋人心的感觉。
老板老喜欢语重心长地说:“我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没想到在电商这方面有所建树,现在有车有房,还有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所以才想到深圳,这个原材料地,闯荡一番事业,以后回老家,也算是真正的衣锦还乡了。”
结果,好景不长,我在那个公司,干了不到半个月,就被开除了。因为我跟的那个电商运营被开除,而我是跟他的,所以留下来就没什么用了。在这半个月期间,我也稍微感受了一下暴躁人格的老板是什么样的。
热情来得快,现实的压力也拍打得快,估计老板是因为在深圳的经济压力大吧,刚开的新店,几天没效果,就开始暴跳如雷,摔东西,骂人,反正,我是真被吓到了。但老板人品不坏, 我被开除的时候,工资还是结算了的,并且老板还给我找了下家。
可这性格,确实让手下的员工有点难以接受。后来他的事业怎么样,不得而知。在看稻盛和夫的《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时,作者在工作上遇事时,从不与人争辩,只管做自己的,他有自己的方法,其实也相当于是他的性格如此,促使他的事业蒸蒸日上。以我见识过的老板相比,确实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稻盛和夫在日本是一位鼎鼎有名的企业家,并且著有很多关于心性的书籍,他不仅在事业上有所建树,而且在思想上也有独特的见解,从他的一些书籍里可以看出他人生的信念和成功的秘诀。
以前看了不少的励志书,总以为书里无外乎就是教你如何为人处世的大道理,在生活中却是难以实行的。在看稻盛和夫的《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从他总结的人生经历中,悟出了他成功的必然。
一、构建人生的基础:一颗感恩的心
我现在上班的地方,老板是一个很客气的人。他每次让我们做什么事,都会说一句辛苦了,无论做得好坏,他都用一种谦恭的心态,让这里的员工都乐意做事。虽然,有时候工作确实很辛苦,但听见老板说的一句“辛苦了”,疲劳瞬间烟消云散,觉得做这一切是值得的。
在家庭中,我妈一直都是唠叨个没完的,相信很多人觉得父母都是这样的,我们感觉到无能为力,而我学到了老板的一句“辛苦了”,顺利化解我妈的“紧箍咒”。不信,你可以试试,在你妈使劲唠叨你时,你说一句妈妈,您辛苦了,妈妈瞬间开怀一笑,就算不能马上冰释前嫌,但也能化解一时的僵局。
这本书里第一章,作者讲到时刻保持一颗感恩之心,跟我生活里感受到如出一辙。其实不仅是在工作和家庭中,还有其他小细节,别人帮助了你,你要及时说谢谢,乐于感谢,然后从别人的反应中得到更高层次的快乐,把不快乐的事情消除。
小学的课文中很多文章教人要懂得感恩的,在我们还小的时候,就懂得这些道理,但长大后我们却往往不能实行,太多时候,我们在生活的琐碎中,渐渐抹灭初见的信念,偶然再得知,深感道理如此简单,却难以长期坚持,可见道理是如此显而易见的,只是被我们遗忘罢了。
“人生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全都是由我们自己的心灵吸引过来、塑造出来的。”当我们内心一直保持感恩之心,不管对好的坏的,都要感谢,你才发现你吸引过来的都是美好的事物。
看书时,我总是把自己代入,从中去体会,看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怎么样去改变。比如看到时刻保持感恩之心时,就想到刚得到现在的工作时,是多么的喜极而泣,而现在又因现在的困难重重以及繁琐,变得极易暴躁,再次反思自我,如果一直保持感恩之心,可能就会心态平和的坚持下去。
抱怨是没有用的,在工作上,我们只有两种选择,一种全力以赴,一种直接辞职,既然选择了要做,那就怀抱一颗感恩的心,一直坚守下去。坏情绪,找个合适的地方发泄一下,但内心要时刻保持正念。
二、动机良善:利他思想
作者说他小时候干事情很少成功,唯独一件“纸袋行商”成功了,他从以往的事件中,反思,得出的结论是:以往的事情,几乎全是为了自己,满足自己的欲望,自我保护,或者是希望获得别人的好评,而纸袋行商处于帮扶家计,守护家人的目的,从关爱他人出发,蕴含着“善意的动机”。
这样听起来或许是小概率的事件,甚至感觉有点不可思议,为别人着想,关爱他人就能得到成功?
我们工作是为了养活自己,很多时候,迫于无奈,甚至会做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当我们不再是曾经那个少年,变成我们不想变成的那个人后,才发现社会的残酷。我们有可能已经尝到金钱名利的甜头,也可能感受社会隐藏的另一层不怀好意。
我相信在经历过大风大浪后,都会有一种高处不胜寒之感,同样也是一种孤独,得到后的沉寂:我们得到这些又能怎么样呢?一股莫名的空虚感袭来。定一个目标,实现了后的空无感,让我们觉得生活是一个终极循环的圆盘,那我们存在的意义何在?
其实悟透后才懂得,如果心怀利他之心,你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始有终,得到的是就是过程中的满足,心态里的平稳。
比如消防人员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也要冲入火场救人;比如路人看到掉入水中的小孩,毫不犹豫的跳入水中救人;比如拾荒老人把自己所有的积蓄,拿出来捐献给贫困儿童。从这一个一个的小小案例里,我们看到是人的善念,为别人着想,这种满足感大于领工资的存在感。
虽说我们苟且存活者还不配大谈利他思想,但你真的去为别人着想时,得到的确实是不同的感受。从作者的书中,我也更能理解他的人生信念。
三、以强大的心灵成就未来:只要瞬间觉得我能行,就可以实现
人生到底要不要有梦想呢?出入社会后,很多人说曾经梦想就是一个梦,很少有人能实现,现实和梦想存在太大的差距,简而言之,就是你想的,跟你做的完全没有关系。也有人调侃到:人总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我们总是会一笑而过,因为知道那真的太难了。
作者在第三章里谈到,只要瞬间觉得我能行,就可以实现,看似一句简单的话,却道出无数真理。回想第一次升职时,工作任务加重,不仅要管理手下人员,还要和上级搞好关系,刚做头两天,我觉得还行,多做几天,我觉得这么累,工资反正也多不了多少,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这么疲惫呢?
于是,内心第一次悄悄告诉自己,你不必这么努力的。第二次是遇到事情时,不想面对,心想我不做也可以的,还是像原来做一个平凡的职员吧,只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哪里会有这么的责任呢?到第三次,我告诉自己不行,那就直接不干了。上级也跟我聊过,鼓励我去看一些有励志的书,而我内心的小人已经否定自己,谁说我也不听,白白放弃了机会。
现在想来,人做事总是跟自己内心有关,并不是事情太难,而是放弃得太早。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两个小人,一个叫积极,他会告诉你,你能行,一个叫消极,他会告诉你,你不行。两个小人吵架,所以往往是一念之差,就造成一辈子的遗憾。
一岁多的小孩,喜欢自己走路,小腿跨得很快,喜欢自己吃饭,往往撒得到处都是,他们初来探索世界,相信自己能行,事事想亲力亲为。当父母的,以大人的评判标准,觉得这不行,那不行的,不相信孩子,孩子渐渐地从积极参与变成啥事都依赖于父母。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告诉他能行,他就能行。我们也需要做一张白纸,告诉自己能行,就一定能行。
当你相信你能行的时候,你的梦想就从遥不可及变成伸手可触。梦想不梦想的,全看你自己怎么想。
四、人生的信念需要一直坚持下去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的观念,不长期坚持下去都没用。有人说我喜欢看书,坚持个两三个月,看了几本好书,能有什么用呢?有人说我有梦想,结果隔三差五换个想法,这梦想啥时候能成,肯定毫无定数。
很多好的信念,比如诚信、善良、友好,我们都知道它们是好的,偶尔为之,不去坚持有什么用呢?所以到后面,总结一句话:无论坚信什么,都请一直坚持下去,才会看到成功的光芒。成功的定义不是富有,而是内心的富足。
稻盛和夫写这本书时,已经是80多岁的高龄,他把自己一生的经验总结出来,告诉我们:生活的真谛在于心,心在良心,同样心之向善,皆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