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家里来了一位新成员灰灰兔。周六早晨和儿子在街边散步,路过一家杂货店,店门口正好放了一只灰兔的笼子,儿子看到很是喜欢,这时店里的老板娘走出来给了儿子一把叶子,喜欢兔子就喂喂它吧。
老板娘见儿子在那里看了半天就问我,要不要把兔子领回家,他们不打算要了,这只兔子太能吃了,放在她老公单位里,半夜自己顶开笼子跳出来,把单位的花花草草全啃光了,现在打算送给有缘人,谁喜欢谁拿回去。
儿子问我能不能领养这只小兔子,我告诉他可以每天来看看小兔子,但领回去的话太麻烦,爷爷奶奶也不会同意的,儿子听了以后很失落。
这时候老板娘又拿出了一只小仓鼠,儿子很高兴的喂它吃花生,突然看到隔壁店门口蹲着一只猫,儿子赶紧把小仓鼠笼子拿给老板娘,并嘱咐她一定要把老鼠藏好,隔壁有只猫要来吃老鼠了。
一路上,我怕儿子不开心告诉他回去可以和爷爷商量一下,说不定同意了就可以领养小兔子了。
不过爷爷嫌麻烦,说了半天还是没同意。领养小兔子计划暂时落空。第二天一早我看奶奶心情不好,便怂恿儿子跟奶奶说说,说不定奶奶同意了,也可以考虑领养。没想到奶奶说,娃这几天生病,那个小兔子来给他作伴,挺好的。
儿子一听可乐了,拖着我马上去接小兔子回家。就这样,那天我和儿子把灰灰兔接回了家,只是这只小兔子个头还真不小,而且很重,还超级能吃。
绘本《安格斯奇遇记》里就提到过有个叫朱迪的小女孩,有一天在橱窗里看到了自己心爱的小狗想买回家,但妈妈坚决不同意,后来机缘巧合的被邻居家老奶奶买走,但由于不适应老奶奶家的生活,最终逃到了朱迪家的院子,被朱迪收养的故事。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希望有一只小动物作伴,看见邻居家的小猫小狗就特别喜欢,但当自己跟父母提出希望养宠物要求的时候,总会遭到各种质疑,比如:
你那么小,狗也那么小,我是养你还是养它?
你都照顾不好你自己,怎么照顾小狗啊!
狗狗脏,有很多细菌,我们不能要。
养宠物多麻烦,你一个人我们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管它呢?
还有些小朋友由于鼻炎或者过敏也无法接触到宠物。
但我现在越发觉得,童年的世界里,宠物不能缺席。孩子可以通过观察和了解动物的日常生活,探索生命的奥秘,从而激发对生命的热爱和敬意。
1、当成家庭的一员
有了宠物以后,家长要告诉孩子,这是我们的家庭新成员。老外一般不会叫自己的宠物为宠物,因为这样感觉它是一只玩物,很不好。
要把宠物当成孩子的朋友,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这样才能从心里建立起对小动物的爱和尊重。
2、培养一种责任感
刚开始儿子很喜欢灰灰兔,总要给他喂蔬菜,但过了两天我就发现他立马失去了刚拥有它时的兴奋劲,偶尔无聊的时候才会去看看小兔子,有时候还会踢踢笼子。
我还见到过一次,儿子拉兔子的毛,吓的灰灰在笼子里上蹿下跳,后来,小灰兔一看到儿子靠近就吓的在笼子里跳来跳去。我马上阻止,但这并不管用。
我把儿子拉到一边,很严肃的告诉它,这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把它领回家是要好好养它的,不是用来欺负它的。要是拿回来是欺负它的话,妈妈马上就把它送走,送给爱护他的小朋友。
明确领养的责任后,儿子似乎变的规矩了很多,即使不喂兔子也不会欺负它,有时候还会提醒我去给小兔子清洗笼子。
3、培养探索精神
在所有人类的潜能中,探索精神被排在前列。而孩子的探索精神只有在自由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发。但现实中,家长经常会扼杀孩子的探索精神,过度的保护欲,不正确的养育方法,这个不允许那个不允许,渐渐的孩子就放弃了探索和进取。
这几天儿子也观察到,灰灰兔如果饿了,我们一靠近它,它就凑到笼子边上,用鼻子不停的嗅,像要讨东西吃,如果不饿就不会。
通过养宠物的过程,积极引导孩子观察宠物的生活习性,比如我会让儿子看看兔子是怎么吃东西的,什么是它爱吃的,不吃东西的时候它在干什么(有时候在舔自己的爪子,清理长耳朵),让他的探索精神自由发展。
其实孩子和动物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关系,孩子的心灵和动物一样淳朴而灵犀,纯净没有尘埃,他们接触动物的那一刻会流露出自然的幸福和喜悦。
虽然养育小动物会付出很多心力,经常要购买动物的粮食和窝里的装备,定期要清理他们的排泄物,但这也给他们多了一次爱的练习,所谓养过宠物的孩子,内心都会柔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