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绝,金陵烟雨,天朝的事如流水,这座城市见高楼乍起和王朝覆灭,生命枯荣,平常的正如它呼吸声,辉煌或倾颓,灿烂或暗淡,都安之若素。—八月长安《这么多年》
自南京回来已经两个多月了,游记也构思了好久,迟迟没有动笔,回来又查了好多关于南京的资料,更不知从哪里写起。
南京是我心心念念多年想要去一趟的城市,但是当决定去的时候还是有点匆忙,基本都没有做攻略,更没有提前看当地的天气情况(提醒:在出发去某个地方之前一定要看当地的天气情况),结果我们正好赶上了台风过境的几天,我们是在周六的早上到的南京,由于在下雨,所以第一站去了南京博物馆(室内不会淋雨)。雨中的南京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方米,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另全院设“六所”的研究部门,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非遗保护研究、古代艺术研究所,并设有中国博物馆中唯一的民族民俗学研究机构,其中文物保护研究所被称为“文物三甲医院”,是中国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六个馆首先去的是艺术馆,由于本人对艺术不是很敏感,自认为欣赏不了艺术奥秘,所以匆匆而过。
之后去的是历史馆,江苏位于中国东部,傍江临海,有着悠久的历史,素称“鱼米之乡”。其所在的长江流域与其他大河流域一起,共同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江苏的历史发展极具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特色。历史馆观展的人很多(因台风原因造成的阴雨天气并没有影响游客游览南京历史的热情)
由于馆内比较大,逛的时间比较久,所以最后挑了民国馆去游览,南京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见证近代中国风雨传奇,在中国近代举足轻重,进去博物院必去的就是民国馆,这也成为这次博物馆之旅的重点部分。
民国馆一景
民国馆位于艺术馆东侧地下,从整体到细节,无一例外的在呈现着民国首都南京的特性。展厅分区域通过仿民国欧式建筑街景浓缩展示当时城市生活景象,是老南京城市文化的一个缩影。天空、道路、街灯及附属设施等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模拟再现,营造真实历史氛围。总体风格复古怀旧。街道上有邮局、火车站、理发店、中药铺、书店、银楼等可履行实际功能的实体店铺,在身着民国服饰的店员的服务下,可邮寄信件、按方抓药、选购书籍及银饰品,甚至可以购买到江苏地方糕点美食以及留声机复制品等商品,等其陈设、匾额、器具等均是征集的民国文物,这些文物如摩登家具、老式福特汽车、火车头等无一不凸显了浓郁的民国味道。参观者身临其境,在流年碎影中体会当时的社会风情。整个展馆在展示建筑特色的同时,动态还原当时城市生活状况,让观众跨越时空的阻隔犹如走在民国街头。真实的民国街景,真实的民国物件,体味真实的民国城市风。
刚下过雨
从博物院出来已经临近中午了,趁着没下雨就赶着去了中山陵,两个地方离的挺近,就考虑着步行走过去,沿着中山路一直走,道路两边的法国梧桐分外美丽,南京城道路两边的法国梧桐树是南京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据说这些是当年蒋介石为妻子宋美龄所种,因为宋美龄钟爱于法国梧桐,蒋介石变将法国梧桐移栽到南京,经过百年,当年的小树已成为今天的参天大树,在南京成遮天蔽日,分外美丽,这段故事更成为佳话流传千古,以至于回到北京看到路边的小树都会感慨什么时候才能长成南京的那种呢(其实树种都不一样,就算长大也不可能一样的)。
由于走了太多路,到达钟山风景区的时候都脚疼的走不动了,为了不辜负已经走到山脚下了,就做了游览车上山,其实要是走着上去风景会更美,途中经过了明孝陵,四方城,美龄宫,海底世界,中山陵,最终目的地是中山陵山门外,可惜我还是没有进去,由于坐了一晚上火车,加上一上午的游览步行,我已经精疲力尽了,所以并没有进去里面,让龙哥代我进去了,我只在外面等着。
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钟山中茅峰南麓,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陵墓于1926年1月动工,1929年春主体建筑竣工,同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此后工程继续进行,直至1931年底全部完成。中山陵占地两千亩,依山而筑,前临平川,后拥青嶂,气势磅礴,平面呈“自由钟”形。陵寝建筑中轴对称,从牌坊、墓道、陵门、碑亭到祭堂、墓室平距700米,高差70米,有392级石阶和平台10个,全部用白色花岗岩和钢筋水泥构筑,覆以蓝色玻璃瓦。中山陵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陵寝附近尚有音乐台、行健亭、光化亭、流徽榭、藏经楼等多处纪念性建筑。
中山陵
美龄宫在四方城以东的小红山上,东濒中山陵园风景区,南临中山门大街,西接明孝陵景区,北望紫金山,被称为“远东第一别墅”。 美龄宫原定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改作中山陵谒陵的高级官员休息室。国民政府从重庆迁回首都南京后,蒋介石与宋美龄常在此下榻礼拜、休息,便称之为“美龄宫”。
传闻1929年6月1日,宋美龄随蒋介石参加孙中山的奉安大典,路过小红山,见林海浩瀚,环境清幽,就向蒋介石要求在这里建造官邸,蒋介石欣然同意。不过,宋美龄选址小红山或许与紧邻旁边的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有关。有该校毕业生回忆,蒋夫人对这所收留国民革命烈士子女的学校极为关心,亲自担任校长。为了便于照顾遗族学校的孩子们,她将官邸选在学校隔壁的小红山。在淞沪会战期间,宋美龄一直陪伴蒋介石居住在此,即便在日军轰炸南京时都没有离开,在日军朝小红山轰炸时,宋美龄仍能镇定地接待客人,倒茶水时都没有洒落。(这个是回北京后看《走进南京》时知道的,当时并没有去参观美龄宫)体现着这个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一面。
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及其皇后的合葬陵。由于下山又坐了游览车,沿途的景点并没有去,所以错过了这些景点。
从中山陵下来就去酒店休整,准备晚上去逛秦淮河。我们酒店定在了2号线上海路,当时没有考虑到里夫子庙地方的远近。
秦淮河畔
晚上我们打车去了夫子庙,很不巧又下开了雨,秦淮河夫子庙是在雨中游览的,夫子庙遍位于著名的秦淮河畔,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秦淮河畔,多少风流韵事,骚人墨客,流连忘返,富家子弟,才子佳人演绎着风花雪月的故事,从历史背后蕙质兰心的皇后卫子夫到血写桃花扇的爱国名妓李香君,再到孤芳自赏才色双绝的董小宛,桨声摇曳下的秦淮河,一代又一代风花雪月的故事,都在这儿默默流淌着,而今这里店铺林立商业气息浓厚,灯光夜景之下的秦淮河更能体现当时的风情万种。
秦淮河夜景
第二天去了新街口的商场以及玄武湖,去吃了南京大排档(大排档等了一个半小时,最后就吃了二十分钟就出来)
湖边荷叶
玄武湖就在南京火车站附近,当时正是荷花荷叶盛开季节,满湖的荷叶和湖边的垂柳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玄武湖古名桑泊、后湖、北湖,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玄武湖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年的人文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六朝时期辟为皇家园林,明朝时为黄册库,均系皇家禁地,直至清末举办南洋劝业会时,两江总督下令开辟丰润门(今玄武门),为玄武湖公园之滥觞。
玄武湖一景
历史上玄武湖命途多舛,曾被多次改名,忽大忽小,时有时无,古代玄武湖的周边是今天南京主城区最早适合人居的境地。早在大约6500~4000年前,玄武湖就与南京人的生活发生了联系。史载东汉建安末年,诸葛亮出使江东路过南京,作出“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风水评价,玄武湖在六朝时面积比如今大,而且直接与长江相通,湖中可以成为水军训练场所。 玄武湖是在岩浆侵入体和断层破碎的软弱部位,经过风化剥蚀发展而成的湖盆,历史上的湖面要比现存的广阔得多。原来只是一块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沼泽湿地,湖水来自钟山北麓。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曾经五次出巡,其中有两次路过今南京。公元前210年,传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
由于时间紧迫,天气不好,很多地方都被搁浅没有去,比如总统府,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长江大桥等成为这次旅行的遗憾,下次一定得去。
南京,这座看尽繁华与沧桑的城市,拥有着历史的沉淀,穿梭城中,梦回金陵,感受这座城市莫名其妙的虚渺和前所未有的真实,恍惚间浮生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