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用钱追求幸福感的路径也是很有规律的:
穷,买生存:安康健康
买享乐:大吃大喝
买物质:买名牌豪车、房产
买奢侈品、艺术品:红酒、艺术品
买体验:环游世界、潜水、读书
追求内在、买不到了:幸福、自我价值
和香港、日本、韩国、瑞典很多国家的朋友聊过,他们也都走过这样一条用钱买买买的道路。今天你鄙视“老佛爷”店里的中国人扎堆儿买LV,其实20年前日本人也干这事,再早点是美国人。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幸福之旅的前面3站,购买力还是挺重要的,但个人修养必须要跟上 ——当你走到买物质的阶段,TASTE(品味)就已经很重要;到了买体验阶段,智商、情商、阅历、好奇心、学习能力都重要。到了追求内在阶段,钱没有什么用。
所以我对于买买买的观点是—— 一方面不妨享受当下,在购买力允许的范围内,享受点购买的乐趣没什么不好。另一方面要对着这个“买买买幸福攻略”升级——敏感地感受自己在这个等级的边际效应,然后保持对于新领域的好奇。
不仅要RICH点,最好还要COOL点。
买买买之路的终点,是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有钱”和“有心”堆起来的技术活,知识、品味、心情、技能一个不能少——所以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