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热门技术。功能超强的谷歌翻译和图像识别,AlphaGo赢了围棋世界冠军,种种迹象都表明人工智能正在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强大。后浪最新出版的书籍《当人工智能考上名校》的作者是日本的新井纪子,她是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教授,2011年起主持了名为“机器人考东大”的人工智能研究项目,到2019年为止,人工智能在各科考试中的偏差值显著提高,虽然还不能考上东京大学,但是已经具备考入日本多所重点大学的能力。新井纪子通过研究分析认为,未来10~20年,人工智能将冲击我们的职场,多达半数以上的职业面临着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危机。
《当人工智能考上名校》书封
目前,中国的就业形势已经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严峻状态。近三年的考研人数可以用“涨势凶猛”来形容,从2018年的238万窜到了2020年的341万,两年时间猛涨103万,研究生录取人数却没有大涨。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过一项调查,其中71.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考研或多或少都有“逃避”就业的倾向。2019年,公务员考试空前火爆,考试人数是录取人数的64倍,创近年新高,较2016年几近翻倍。当就业寒冬来临之即,人们将自由市场和创业激情抛在一边,开始怀念体制内的安稳。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半数的就业机会再被人工智能代替掉,我们的孩子们今后将如何生存下去?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新井纪子在《当人工智能考上名校》这本书中分析了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原理,也提出了人工智能的弱势和它永远也替代不了的行业,值得我们予以关注。
根据作者的叙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原理是:科学家首先模仿人类大脑建构一个数学模型,然后将需要机器学习的内容转换成算式,再然后给人工智能输入足够多样式的算式和相应的解答方法,进而人工智能就会根据人们输入的大数据自己总结出来一套逻辑。当人们再输入类似的内容(算式)时,人工智能就会根据自己的逻辑对它予以解答。人工智能之所以能解出日本的高考试题,所有科目都是采用了以上的学习过程或者此过程的改良版。由此,作者给出一个结论:人工智能在数学、统计和概率能概括的问题上表现出非凡的学习能力,也能代替人类从事相应的工作。但是,在不能完全用数学、统计和概率概括的工作上面,人工智能是代替不了人类的。这些职业设计银行,金融,会计,保险等当前社会的热门行业,如果今后被人工智能代替,将会出现大批失业者,后果不堪设想。
10至20年后将不复存在的职业的前25名
那么什么职业是人工智能不能胜任的呢?作者提出,人工智能根据数学方法无法准确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根据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的理论,言语活动分成“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两部分。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它不受个人意志的支配,是社会成员共有的,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言语是言语活动中受个人意志支配的部分,它带有个人发音、用词、造句的特点。数学语言即使再强大,它也无法渗透人类的潜意识中去,用一串数字概括出人类自古以来对这个世界的一切认知。自然语言虽然也是由一堆符号组成的,但是它包含着人类世世代代的智慧结晶,言语中各种意象的复杂性可见一斑。
因此,《当人工智能考上名校》的作者提出,所有和沟通相关的工作,比如治疗师、心理健康师、协调员、教师、咨询师这些工作目前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另外创造性的工作,比如作家、设计师、厨师、评论员、文学翻译、手工艺者这些工作也不能被替代。但是作者又提出,由于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改行做上述这些和沟通和创造相关的工作,如果社会产生众多的失业人员,必然会危及到社会稳定,导致其他的服务购买力下降,所以不管您的职业有没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代替,都不可掉以轻心。
今后10-20年仍然存在的职业
新井纪子在书中用了很大篇幅和数据说明了日本初中和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多么的糟糕,大部分人不光看不懂课本,就连简单的问题都读不明白。虽然笔者看了书中举例的试题,觉得有正常智商的人都不会回答错误,但是书中初中生和高中生正解的比例之低还是让我很吃惊。如果我们现在的教育使得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在人工智能的短板处获得比人工智能更强的能力,那么这可以算成是教育的一种失败吧。
一个简单的问题和初高中生令人震惊的正解率
下面笔者想阐述一下自己对于中国应试教育的看法。之前我读过后浪出版的一本书《浮萍男孩》,里面详细阐述了“Kenntnis”和“Wissenschaft”两种认知方式的区别。“Kenntnis”指的是从书本和文字获得的知识,而“Wissenschaft”则指的是从实践中获得的体验和知识。专家认为,“Wissenschaft”的认知方式要远远优于“Kenntnis”。现在的应试教育逼迫着学生坐在书桌前背诵和做题,导致这些学生最后只学会了题海战术,而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到任何实践活动中去。应试教育使得这些学生被训练成类似人工智能的思考方式,他们能从做题中发现规律并解答出新的题目,并对此无比的熟练,却丧失了进入社会所必须的实践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他们接触最多的是符号化和数字化的语言,然而并不理解自然语言中的意义和意象。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学生的哑巴英语就属于此类现象,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做题经验在考试中赢得高分,但是真要让他们去和外国人沟通交流,很多人其实并不具备这种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方式有一个革命性的大转变,然而应试教育依旧是中国社会选拔人才最公平的方式方法,要想突破这道关口任重而道远。如果不把希望放在学校的教育体制上面,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来预防未来20年可能出现的失业危机,这就得要求我们孩子的父母有一个比较超前的视野,能认识到20年内社会紧缺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只有抓紧培养孩子们沟通、交流、理解和实践的能力,孩子们在未来才有生存下去的空间。初中生和高中生家长们都应该读一读《当人工智能考上高校》这本书,为孩子在十年后的就业有个提前的预判,也能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已经工作的社会人也应该仔细读一读这本书,如果您的职业有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危险,那么最好早做准备,慢慢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沟通能力,争取在不远的未来能安然度过人工智能应用到职场中的变革期。
【我是Gini,小小书评人。欢迎关注我的简书号,和我一起阅读更多最新出版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