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的定位是不是越精准越好呢?
我之前认为,个人定位越精准越好。最好像一根杆子一样,“啪”一下立到这里。然后围绕人设定位去进行内容输出。指哪儿打哪儿。
当我兴奋于找到了自己的杆子,开始做输出的时候,反而感觉很痛苦。朋友反映,我的输出内容很不接地气。大多是在自嗨,不能引起受众的共鸣。
我反复思考这是为什么?客户的需求和痛点是不变的,难道是我的这个人设不是客户需要的吗?那我换个人设试试呢?
结果是,我越换,越感觉心里发慌;越换,越觉得束手束脚不知道怎么表达了。外在表现就是躁郁症的状态,一会儿觉得自己太了不起了,一会儿又觉得自己好差劲啊!内在能量被大量的消耗。
在内耗的漩涡中,我突然想到了一些明星。硬拗人设被群嘲,明明大众一开始是吃这个人设的啊,为什么现在观众不买账了?俗称人设崩了。
很简单,因为名不副实了呀!拗少女人设的,气质不再灵动;拗冻龄人设的,皱纹夹死苍蝇。
所以我得出结论:
1.人设这个事情是双向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是我说我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是粉丝根据我的言行(输出),脑补你是什么样,你就是什么样。
所以,人设用“立杆子”去打动受众,是个低概率事件。
基于我自己的内容,去覆盖一小片范围,反而会提升成功概率。一边输出,一边根据市场去微调,才是科学的逻辑顺序。
打造个人IP如同唱歌,我起个调,感兴趣的人跟我一起唱才能越唱越宏大。
反过来,我把一首歌都唱完了,满世界去问我唱的好不好的人,遇到知音的概率要比遇到白眼的概率低多了。
自嗨,是作茧自缚,更是舍本逐末。
2.向内求,才不焦虑。
以客户痛点为出发点,去寻找一个合适的人设,就像在沙子上盖楼。会陷入自我怀疑。
以自己的内容能力为基础,去对应一个客户的痛点,这才是最舒服最不焦虑的赚钱方式。
远古文献《河书》中说:“天一生水,地二生火……”
老子的《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佛祖讲: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能拯救自己的人,只有自己。把那个起始点“一”,放在自己身上,才是让自己跟这个外部世界达到动态平衡的唯一支点。
谨以此碎碎念,送给曾经焦虑的自己。
我是鹿呦呦,个人品牌定位界的福尔摩斯。
擅长发掘你和财富之间的蛛丝马迹。
关注我,定位稳准狠,金钱早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