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诗经
《诗经》,相信每个人都很熟悉,它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有三千多篇,因为它与周王朝的乐师、乐工们关系密切,后又经过他们的编排,筛减,现在仅存世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主要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是古代人们对爱情、对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念故土和征人的,还有反对压迫、反对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它们多为短句,用一唱三叹的复沓手法来反复咏叹,有的一首诗往往只改动几个字,在意思上却又能把诗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读来也是朗朗上口,充分表现了民歌的特色,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祷风调雨顺,歌颂祖宗恩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他们对现实的生活和政治也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这部分可以做简单的了解,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风》吧,又会以脍炙人口的《关关睢䧱》为最。那让人羡慕的爱情,或者看到美女时会脱口而出的那句“窈窕淑女“…..更是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
今天的主题不是仙女,我们来说一种植物,它在《诗经》中频繁出现,而且寓意也特别好。它就是桃树。
在《诗经》中最早出现的便是这首:《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我们在看《西游记》的时候,知道它是仙桃。可它为什么是仙桃呢?也就是说,桃树为什么是仙树呢?
这里,还得从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故事说起。相传夸父身高力大,擅长捉拿危害人们的野兽怪物,从而倍受人们喜欢。有一段时间,天上的太阳一直炙烤着大地,生灵涂炭,人们苦不堪言。夸父就想着他要追赶太阳,抓到它,让它服从人们的意志,不再危害人们。他从太阳刚刚跃起海面时就开始疯狂追赶,一刻也不停歇。跑啊跑,终于快要追到时,离太阳更近了,烤得他又累又渴。他只能去喝黄河的水,可是水被他喝干了,他还是渴。又去喝渭河的水,可喝完还是渴……但是眼看快要追上了,他不甘心,继续跑。可是就在他快要抓住的那一瞬间,他浑身无力,一下晕倒在地上,太阳也趁机又跑掉了……
夸父累死了,他的身体化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变成了桃树,慢慢的成了一片桃林。
这就是仙桃的由来,它们也成了后来的人们解渴的甘泉。
那么?《诗经》为什么有好多关于桃树的诗歌呢?
我想,首先,桃花开在春天,又是粉色,它多象征青春少女,烂漫多情。其次,桃树枝繁叶茂,产量也很高,寓意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还有那句:桃李满天下。更是让人感动于老师们的恩泽,和满院的芬芳。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朴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