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中,态度的确是有些懈怠,不过我在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
今天要推荐的是一部电视剧,由阿婆写的《abc谋杀案》所改编,有看过我写的文的小伙伴,都应该对阿婆不陌生。阿婆原名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代表作品
:《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谋杀案》、《罗杰疑案》、《无人生还》
主要成就:MWA大师奖 、安东尼奖、“20世纪最佳推理作家”、 大英帝国勋章DBE。受之无愧。
自从2015年,BBC推出了电视剧版的《无人生还》,在国内国外都刷了屏。促使BBC一口气签订了阿婆的7部小说改编合约。
18圣诞期间,阿婆的第五部作品面世——《ABC谋杀案》。
是于波洛侦探有关,一直以来,波洛都是个自命不凡、信心爆棚的名侦探。
可在剧中,给他变了形象,成了一个连胡子都需要用颜料染黑的暮年波洛。
让他变得更加悲惨凄凉,加上原来与他一同共事的好搭档,贾普警也督因上了年纪而退休,后因心脏病突发而离世。
新来的克罗姆警督非常傲气,很尊重贾普,还把贾普去世归咎于他,还有他的警探身份被质疑,成为骗子。
克罗姆警督拒绝与他有任何交集,老弱无助的老年波洛,生活更加举步维艰,而这时,ABC先生出现了。
他向波洛发起了挑战,(不禁想起了《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里,脑震荡综合症发作后,迈克向夏洛克发起的挑战。)在这里,abc先生表示,他将会进行一场屠杀,每次作案前他都会寄信给波洛,之后再揭示自己的作案地点。
顺序是按照ABC的顺序选择地点和被害者,每杀害一个人,他便会在尸体旁丢下一本《ABC铁路指南》,并且翻到杀人地点的那一页。
虽然波洛竭力想要阻止凶杀案的发生,但他对凶手接下来的目标却毫无头绪,每次赶到现场,悲剧都已经发生。
他唯一知道的,便是凶手十分了解他的过去,选择的每一个行凶地点,都是他曾经到访过的地方,而被害者也都与他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一位遇害者 ,安多弗(Andover)的烟草店的老板娘爱丽丝·阿舍(Alice Asher)。
第二名遇害者是贝克斯希尔(BexHill)的贝蒂·伯纳德(Betty Barnard)。
第三位受害者卡尔迈克·克拉克(Carmichael Clarke)。
虽然波洛知道了凶手的犯罪思路,但他总是慢一步,完全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
很快第四个目标D出现了,目标是德克斯特(Dexter)的腹语师,德克斯特·杜利(Dexter·dooley)。但凶手却杀错了人。
波洛知道,凶手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必须找到凶手,才能阻止这场屠杀。那么凶手究竟是谁呢?
是一个名叫亚历山大·波拿巴·卡斯特(Alexander Bonaparte Cust)的人,他名字的缩写是“ABC”,他的工作是一名丝袜推销员。
波洛发现,每一位受害者的身上,都出现了丝袜。
并且与受害者相关的人也都表示,在案发前,有人来推销过丝袜。
似乎一切答案都已经揭晓,可事实不会这么简单。虽然阿婆写故事有些拖沓,非常爱进行人物心理描写,是位比较偏感性的推理小说家。
可没有一个案子,会这样简单的给出结局吗?不会。其实真正的凶手一直就在他们身边,是谁?第三位死者的弟弟,他为了得到哥哥的遗产,冷血的杀害了这么多人来做掩饰。
之所以推这部剧,是因为我看过小说,看过了好多悬疑推理小说,大多遇到变态杀人狂,都是因为某一方面的偏执,在完善自己的正义。
可是这部小说不是,凶手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才安排的这一切,觉得还挺新颖的。
就这部剧而言,网友普遍给出了差评,问题主要出在对情节的把控上,BBC想要把流传了几十年的谋杀故事讲出新意。
然而,在创新与继承,改编与还原之间,拿捏不准,似乎成了一种通病。不管是《控方证人》还是《无妄之灾》,差评都非常的多。
老规矩,欣赏一下小说里面,波洛大侦探最戳我的三句话。
第一句
你们在什么情况下最不注意一根针?针插在针垫上的时候!你们什么时候最不注意一起孤立的谋杀案?当它是一系列相关谋杀案中的一起的时候。
第二句
对于一个有所隐瞒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谈话更危险的了!一位睿智的法国老人曾经这样对我说过:“人类为了阻止思考而发展出了说话的能力,如果你想发现隐藏的东西,这是一种可靠的手段。”谈话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揭示自我和表达个性的机会,遇到这种机会,人们往往无法抗拒,而且每次都会露出原形。
第三句
上帝在天国之中,世界秩序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