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究竟要参加或经历多少仪式?
自出生后没多久,便会有满月抓周仪式和百日酒席。长大后,还会经历升学、嫁娶和乔迁等酒席仪式。在这些仪式上,主人家宴请宾客,按照当地风俗习惯按步骤地执行仪式流程,众人共祝更好未来。此外,每遇大小节日及各种纪念日,如生日、交往纪念日、结婚纪念日等,拥有亲密关系的人们也会坐一起吃饭庆祝,送花送礼物。不仅仅是这些积极的值得庆贺的事会有仪式,某些不甚如意的事件,人们同样会赋予其仪式。如广受流传的分手后要剪头发的做法,则寓意着自己要“从头开始”,与过去的感情做个决断。
当然,人的一生中,还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公共集体性质的仪式,如升旗仪式,毕业典礼仪式,欢送仪式等等等等,但这里只讨论那些个人日常生活中可以自主控制和选择的仪式。
那么,“仪式”的存在,于个人而言,其意义是什么?
首先,仪式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记住某事。仪式的完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动作和步骤,需要提前的规划及后续的执行,有时甚至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作文化因素上的考量,因此往往结果会让人印象深刻,记得更清楚。如结婚仪式一事,就需要顾及到人情世故的方方面面,有时甚至会有繁文缛节让人产生畏难情绪。不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婚姻神圣性的直观感知,以至有人会因此开玩笑说不敢轻易离婚再结婚办第二次婚礼。
其次,仪式能帮助我们与自己就某件事划清界限。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需要仪式来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与过去那件事中的自己达成和解,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最后,仪式是我们平淡生活中的调剂,让某一天显得与众不同。我们大多都是平凡人,过着平凡的一生,大家的人生轨迹或多或少均相似。在这些挑不出来的平淡日子中,需要仪式这个标签以示区别,让某一个瞬间或某一天变得不一样。而这些不一样,都将会转变成总结一生时的记忆点。
不过,对于仪式的意义及其必要性,也有人反对或不以为然。有人认为仪式只是外在的形式,而真情实感并不在于形式。如部分男性总也记不住或不愿意记下部分女性所在乎的某些纪念日进而受到了诟病,这种情况便是仪式是否必要的矛盾的体现。但其实无关性别,重视仪式感的人会想尽办法给自己创造多种纪念,而不在乎仪式感的人则无论如何都提不起兴趣。或许在他们看来,每一天都是新的,都值得同等珍惜对待,并不需要将某一天单独区分开来特殊对待。
于个人而言,日常生活中的仪式就像标点符号,或句号或逗号或叹号。行文过程中,稍作停顿,能让整个节奏看起来更顺畅。生活中有了仪式,也就有了短句长句和段落篇章,一生有了明显的节点、脉络和组织,而不是如流水般被时间推着一刻不停地往前走。当一个人的年龄越来越大,他所经历的关注的事越来越多了之后,值得停顿记下的事却会越发地少了起来,而这时,仪式则尤显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