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篇提到《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的作者陈宇廷说:“如果没有带着“觉”行善,没有带着“觉”求法,没有带着“觉”禅修,没有带着“觉”生活……修行就不会使我们走上脱离烦恼、离苦得乐的路;最多只是做了很多好事,有一天可能有个好果,但是和我们从烦恼中解脱出来毫无关系,也不会产生智慧。这就像是如果我们因为感情失意或者其他原因心中有无尽的烦恼,我们跑去寺院上香拜佛捐钱,甚至念经拜佛,都不会减少内心的烦恼,是同样的道理。”。
陈宇廷又说:“想要解决烦恼,不论是生活中的小烦恼,或是事业失败、亲人死亡的大烦恼,乃至于死亡的究竟烦恼,一定得先生起“觉性”,也就是认出心中那一个不动的自己,然后通过“觉”,一步一步地深入认识烦恼的运作方式,它的起承转合,它的成住坏空,再进而认出它空性的本质,最后能够骑乘甚至运用烦恼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