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男性都養不起自己的時代,更是一個男性不想養女性的時代。可是整個社會對男女角色的認知依舊沒變。男性是天,是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者,女性是地,除了為男性傳宗接代,相夫教子之外,還要有一份養活自己的工作。
按道理來說,人類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飢餓、寒冷、災荒離人們越來越遠了,但不可否認的是還有一些人正處在這種境況中,不過,畢竟是少數人。可為什麼社會越進步,人們越來越不幸福了呢?僅僅拿離婚率來說,我國離婚率逐年攀升,引起了整個社會的高度關注。家庭生活本該是甜蜜的,幸福的,因為這個世界很冰冷,如果連唯一一處能溫暖自我,重新回血的地方都失去了,那我們的內心該有多麼荒蕪。
不論是女性學研究學家,還是社會學以及婚戀學研究專家可能都在離婚率攀升這一領域有所研究,把一個現象拋出來,然後對其進行肢解和剖析。我個人覺得原因有三:
一是從社會層面來講,我們處在絕無僅有的盛世,幾乎人人都可安居樂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對外部世界的關注度降低了,為什麼呢?因為過去會擔憂天氣、憂心天災、害怕戰亂人禍。現在的人們吃得飽,穿得暖,只要四肢健全,頭腦正常就能養活自己,在極大的滿足了自己最低級的生存需要之後,更多的人關注自己的內在需求。孔夫子說:“暖飽思淫慾”,不是沒有道理,對今天的人類社會而言,更是有道理。而獵手天生就是狩獵的,獵物總是如此美艷。
二是從婚姻的本質來講,我越發地覺得婚戀市場就是一場罪惡的人口交易。興許,婚姻本身就是一場利益交換。男性需要一個孩子,女性需要一處棲身之所。男性用所謂的物質基礎變相買斷女性的所有權,買斷她的青春、容貌、身材、甚至於勞動價值。尤其是越來越多的男性已經認識到了女性勞動價值的重要性,但傳宗接代功能性的作用並沒有被弱化。男女都是女媧娘娘親手造出來的,而且上帝也用人人平等來教化生民,可為什麼女性一生下來就被帶上了鐐銬,甚至於有些人還自願地帶著鐐銬跳舞,無知並樂著,痛並享受著,這可能要用人類的基因學密碼來解析了。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喜新厭舊乃人之本能。舊人,舊顏都會隨風而逝,而美好也遺失了。我們都知道年輕是一種美,所有人都喜歡美的東西,當一個女性不再年輕時,她就失去了所有人都想擁有的東西,而男性則可以再去追求年輕的女性。
我不是一個女權主義者,也不是對男性有成見的人,我只是看見了這世間哭泣的女性多過哭泣的男性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