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的故事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音乐人高晓松的外公张维。
张维,何许人也?
他是杰出的中国知识分子,一生的辉煌与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真的很难用短短的一篇文章讲清楚。
仅借用新闻对他的离世消息的宣布,介绍张维教授的生平,应该就能感受到此人的分量:
“杰出的科学家、力学家、教育家、科技活动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前世界工程师协会联合会副主席,前中国科协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前清华大学副校长、前深圳大学校长,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清华大学教授张维同志,因患急性重症肝炎抢救无效,不幸于2001年10月4日下午3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今天,我们不谈他的学术成就,就聊聊他跟同样是高级知识分子、著名流体力学专家的妻子陆士嘉,一生相伴的温馨爱情故事。
两个人之间简单而又动人的爱情故事,点点滴滴的记载着老知识分子的风骨,印证了爱因斯坦当年悼念玛丽·居里时的一段话:
“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更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从两人女儿张克群写的《双子星座:张维与陆士嘉》一书中,读懂了一种爱情。
第一眼就认定了你,从此人生只如初见,青梅竹马的姐弟恋修成正果,从此我的世界就变得圆满。
02
时间回到百年之前。
出生于1913年的张维,当时也还是个小孩子。
自从他春天里跟姐姐去了一趟她干妈陆家,张维就对那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皮肤白白的小姑娘,留下了深刻印象。
之后,他经常问姐姐:“大姐,你什么时候去看你干妈呀?”
“干嘛?你又要跟着?要不,让咱娘给你也找个干妈吧。”
“不,我就要你的干妈。”
姐姐玉茹很是惊奇:“真奇怪,干妈还有抢的?”
她哪里知道,小弟弟心里面装着的陆家那个小姑娘。
陆家那个小姑娘比张维大两岁,他叫她“三姐”,“三姐”就顺势叫他做“二弟”。
张维知道了“三姐”名叫陆秀珍,还知道了她在师大一附小念书。张维趁着家里搬家,赶紧也转到了师大一附小读书,从小天资过人的张维,到师大一附小成为了“三姐”陆秀珍的校友,还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成了同班同学,两个人成绩总是不相上下,不是你当第一就是我当第一。
当然,三姐的成绩也特别好,后来还到国外学习流体力学,也是和钱学森学的一个专业。多年以后,他们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学成归来,以知识的力量报效祖国。
“三姐”陆士嘉,为了追随自己心中的科学梦想,像一个勇士一样去前进,这个白白净净戴着眼镜的文静女孩,还把自己的名字从“陆秀珍”改成了“陆士嘉”。
03
张维从师大一附小毕业后,看“三姐”在师大一附中念书,他又追随着,考到同一所学校去了。
1928年,张维在高中念了不到一年,就着急忙慌地要去上大学。
母亲问他干嘛那么着急,他说要赶紧念完了好挣钱养家,虽然这是实际的效果。
他心里藏着的最大秘密,是三姐高他两级,这会儿已经上着高三,眼看要上大学了。自己要还是一个中学生,去追求一个大学生,总还是不好意思。
于是他抓紧时间备考,终于在1929年,三姐考上大学的时候,他也考上了大学。
两个人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但多年的交往让两个人总是像家人一样相处。尤其是当时的旧中国社会动荡不安,这两个年轻人,经常会在信中讨论时局,树立通过学业报效祖国的理想与信念。
那个时候,女大学生简直是凤毛麟角,白白净净斯斯文文的陆士嘉,成了众多男生追求的“对象”。
陆士嘉因为中学时就阅读了《居里夫人传》,树立了长大要成为一个女科学家的人生愿望。
对于异性的追求,从来都排不到她这样一个有事业心女孩的日程表上。
有时候她见了“二弟”,她会唠叨一下最近的各种事包括烦心事,比如,学校里那些半大不小的教授和一些男同学对她的追求,让她觉得很受干扰。
“二弟”张维每次都听得很仔细,心甘情愿做“三姐”的情绪垃圾桶。
后来长大懂事后的女儿张克群问妈妈陆士嘉:“妈妈当时怎么能被爸爸追到呢?”
妈妈想了想,回答女儿,主要最开始从来没想到,会和比自己小两岁的“二弟”组建家庭。
以至于对二弟放松了警惕,没有对他拒之千里,才有了最终形成的机会。
04
这两个人的爱情相处模式很好玩,主要是张维心里暗恋,陆士嘉则一心扑在了学习上。
但张维特别有耐心,对待自己的梦中女神,他采取的策略就是“等”。
他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否则只会让三姐离他越来越远。
而他更多的是和三姐选择两个人有共同语言的话题,尤其是在物理和数学上的讨论。
总之,没有对张维设防的三姐,渐渐的,还和他越走越近。
有一次张维和陆士嘉聊天,还总结出了两个人几个相似点,冥冥之中注定,两人深深的缘分。
张维总结两人:都是从小就没了父亲,都是单亲家庭带大的孩子;两家人的家庭都是读书人出身;两个人都戴眼镜;两个人都是家里的老幺;两个人读书全靠家里的舅舅支持……
陆士嘉听后笑着问张维:“你列举了半天我们两个12345这么多相同点,要说明什么?”
张维知道时机不到,说不好就麻烦了。就只笑眯眯的说了一句:“不说明什么,就是列举一下相同点而已。”
05
还有一次,陆士嘉到外地去,看到有一种学生用的格子床单不错,就多买了一条给张维寄过来。
张维看到简直激动的不行了,准备写信向陆士嘉表白,他兴冲冲地拿起笔,铺好纸,准备单刀直入地求婚:
“亲爱的士嘉……结果自己觉得太肉麻了,一想要是过了,肯定要被士嘉拒绝,结果又换了一张纸,写上台头:“士嘉”,想了想,又觉得自己上封信还叫三姐,这封信这么亲昵有点突然;接着又展开一张纸:“陆士嘉”,感觉跟写通知一样,又太正式了……
就这么折腾了半天,张维决定还是称呼“三姐”:”,毕竟两人算是从小一起长大,他太了解士嘉的性格和脾气了,万一被拒绝了就没机会了。
正是这样的日久生情,两个人的心倒是走近了。
再后来,陆士嘉考起了去德国的公费留学生,等着张维一起考起去欧洲留学,两个人这才顺其自然的订了婚。
可虽然结了婚,两个人一个在德国,一个在英国,还是像过去读大学时一,样定期见面。
20世纪30年代,钱学森留学去了美国,陆士嘉和张维则去了德国。陆士嘉和钱学森竟学了同一专业——空气动力学,有意思的是,陆士嘉的老师普朗特是钱学森老师冯·卡门的老师。而陆士嘉也成为普朗特唯一一个华裔女博士。
陆士嘉的对事业有无限的追求之心,直到自己拿了博士学位以后,才决定生孩子。
张维知道妻子有喜的那一刻,简直高兴坏了。太好了,要不然再拖下去,以后俩人的孩子生出来,自己都要老得,都该被孩子喊爷爷了吧。
06
两个人相濡以沫,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彼此心疼与鼓励,携手走过了超过半个世纪之久的婚姻。
两个人有着同样的高度,一直有很多的共同语言,是一对优秀的科学家伴侣。
记得有一次,陆士嘉突然犯了冠心病,结果张维看到妻子生病,一下子急得站都站不稳,一着急还流眼泪,这件事让女儿记忆深刻。
妻子陆士嘉因病先离世后,丈夫张维缓了很久的精神,后来一个人在院子里种上了白玉兰,花了很多时间精心的照顾,觉得这是对妻子最好的纪念。
张维独自生活10多年后,当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子女们按照他的遗愿,把妻子的骨灰从八宝山革命公墓取回来,和他的骨灰一起和着玫瑰花,葬在了圆明园边的河里。以此见证着两个人,来生也继续永不分开的爱情与陪伴。
高晓松的外公张维,能追到自己童年时就心仪的青梅竹马女神,靠的只有一个字“等”。
学会等待,学会在时间的浇灌下,迎接一种叫做水到渠成的幸福,好的爱情,就是长久的陪伴与想念。
这样的爱情真让人羡慕,这才是最让世人向往的爱情吧。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亲子教育与自我成长的终身学习者。
14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图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