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易馨 2018-8-23
原句:“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信息和知识,但是面对各种育儿理念、心理学学派,我们有时候会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王霄老师5堂幸福课》前言第二页第二行起)
体会:以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习惯,我们每天会看手机上的各种app、新闻头条、朋友圈信息、公众号推送......信息量如排山倒海般地“刷”过来。当然,除了我们感兴趣的育儿方面,还有其他五花八门。
单聊在教育孩子的方面:我们有来a自于父母身上的学习理念、b自我成长中的经验体会,网络/书店里看到的其他所谓“成功家长”的经验分享(a+b)x2倍=c、来自国外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更“新鲜”的育儿理念c x2倍=N......有空的话可以琢磨琢磨这个量有多大,看看我说“排山倒海”是不是真的很夸张。
网上的信息不花钱、买本书几十块钱、听个收费的网课几百块钱、报个学习班几千块钱.......乍一想,似乎我们的学习成本并不高嘛,或者以我们的收入水平都是完全可以承受的。于是,当我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一遇到“挑战”,当自己传统的方法不适合的时候,我们就自动生成一个新的念头:去找新办法!....可是呢,这个新办法用了两天,似乎也不是太管用,没事,那我再去找......新办法有多少啊?有N(=无穷多)种。然后我们就掉进了“不断寻找新办法”的迷思里,最后的结果是啥呢?我们非但没有找到我们最初想帮助孩子变得更好的办法,反而把自己陷入一种变相的“焦虑怪圈”里,在这个怪圈里,我们体会到的是更多的“失控”和“不自信”!
“失控”是因为你发现你虽然看了/听了/买了,但确实还是没办法学那么多所谓的“好东西”,简直令人抓狂啊!!
而“不自信”则是因为看似学了那么多,但最后还是啥也用不上,晕!!作者能做到的为啥我就做不到?...这话有没有点熟悉?我们有没有在小时候听过爸妈对我们说,或者现在我们也跟孩子说过类似的话?我们心生了“比较”!!晕+比较就产生了不自信。
等等,还有一个我们经常忽视的:时间成本。这个最看着不显山露水最无法用金钱等值衡量却也是最珍贵的东西!不然为啥当年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引起这么多共鸣?那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去看了大量的“育儿荐文”(包括我这篇)、去买了厚厚一摞育儿的书、上了无数育儿的课,然后我们一边数落着孩子继续地“不听话”一边懊悔+疑惑这些书这些课都上到哪儿去了?.......与其花时间在上面这一类让自己产生焦虑的学习中,我更建议你陪孩子去看个电影,或者一起躺在床上聊聊天更有用。
而这些,一定一定是个恶性循环!没有哪个父母能“绝对理性”地做到不迁怒于孩子,不把自己身上的负能量转移给孩子!
王霄的话实在是太客气了,我们何止是“有时候”迷茫?我们简直就一直是活在“焦虑”中。为孩子淘气焦虑、为孩子所谓“内向”焦虑;为孩子上哪所学校焦虑、为孩子上了学考试没有100分焦虑,为孩子上了学这次考试100分下次考试能不能还100分焦虑、为孩子所谓“发育不达标”焦虑,为孩子进入青春期焦虑......我们到底是在焦虑什么?孩子们背着的的这口“大锅”可以考虑卸卸了吧?
信息(虚假信息不在此列)本无罪,学习更无过。问题是出在学习的人自身上,到底是为了学而学?还是为了其他什么自己也想不明白的原因呢?......心理学专门就有对这一部分的探讨,以后有合适的机会可以聊聊。热爱学习一定是好事,但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跟风似地学就不可取了。
下面我提供三点建议给大家:
1、尽量缩小自己的学习范围。(“量力而学”比“为量而学”更有意思)
2、把学到的东西跟自己原来就有的融合融合。(要动自己的脑子思考才有意思)
3、坚持+沟通(一个习惯都要21天才能养成,咱们重新培养个新思维模式就试试22天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