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是人生的不二法则
真正开始人生的第二次成长,源于宝贝的出生,因着他的到来,让我开始接触到孩子成长的书籍,从育儿,亲子,到心理学,自我成长。看着看着我就不淡定了,这不正是我的童年所缺失的吗,我曾有的迷茫伤害不解都在这些书籍里一一展开,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开始了自我探索,学习和修复,原来不是孩子需要成长,更需要成长的是我自己。
于是开始正视自己内心曾经无法开解的一些伤害执着迷茫和痛苦,抽丝剥茧,刮骨疗伤,层层修复,当有一天我不必再为自己的焦虑和痛苦挪不开眼睛,不再为自己的执拗和恐惧躲避他人时,我才得以真正的重新看向世界,认识他人,自此开启了我仿佛开挂了的人生模式,努力打破一切旧有的思维模式,开始我人生的第一课,自由探索,寻找真我。
春节期间,在家研究了一些以自然材料为素材的各种手工品,萌发了很多创意,却苦于无法实践,但依然陶醉其中,为之沾沾自喜·······
假期快要结束时,临行前我带着小家伙去田野菜园周边游玩,怀着小心思捡了一些松果,针叶,橡子、树枝等准备带回南方的家,搭配布艺花卉美食等,也可以为家增添点自然野趣,更重要的是还带着家乡的气息。
悠闲地漫步其中,当走到园子和一片小竹林的交界处时,赫然发现一排被挖出还带着根系的竹根均匀地铺放在地上,大概是父亲为了保护菜园,在菜园与竹林之间挖了一条长长的沟,这些竹根就是已经长到庄稼地理蔓延出来的部分。
然而这些竹根全部手指粗细,均匀修长,上面的根系枝枝蔓蔓,更添风骨;枝节圆润,棱角分明,更添气节,一看就十分喜欢。于是一边动手筛选挑拣着,一边在脑子里勾画着:将这些竹根稍加修剪后,布局排列入画,用深色原木相框装裱起来,组成更有古典韵味的半扇形,悬挂在沙发墙的中央。想象着还能跟对面电视墙的水墨丹青壁画以及深色家具相呼应,搭配起来应该也是很有韵味的······
房子虽然是租来的,但我始终相信一句话,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是自己的!
还有那句广告词,生活原来可以更美的!
正自得其乐中,母亲过来看我们,就问我捡那些竹根干嘛?我简单回复后,母亲就否定到,那有什么好看的,瞎折腾。我不置可否,半开玩笑地说,你不懂欣赏········
然后就坚持着带回了家放在院子里的石台上,还没放稳,父亲走来看到问,带这个回来干嘛,烧火啊?母亲用不可思议的语气解释到她说好看还要开车带回南方去,父亲愕然然后掷地有声的蹦出来一句话:乱弹琴!
我默默地在心理翻了一个白眼,接着整理·····
然而没想到的阻力还在后边。
第二天出发,刚把所有行李装上车,最后准备打包竹根时,刚还一片祥和的气氛,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一群人,父母亲戚邻居一瓮而上,七嘴八舌,纷纷阻止到:
别 带 了···
带 这 个 干 嘛···
瞎 胡 闹···
真 是 无 聊···
浪 费 空 间···
有 啥 用········
不 好 看·······
扔 了 吧········
一时之间在场的亲朋好友,看热闹的左邻右舍,纷纷加入劝说我放弃的阵营,我数了一下当时在场十多个人,除了老公不痛不痒地对我说了句,只要你坚持,我就给你带,然后就幸灾乐祸地站在了一旁。其他所有人无一例外地对我实行轮番轰炸,实在受不了压力,只好举手投降道,好了,好了,别吵了,我不带了还不行吗?
于是带着各种不甘,踏上了远行的路程·······
幸亏还有早就打包好没被他们看到的小玩意,偷偷装进了行李箱,稍稍安慰了一下我受伤一万点的心
我知道任何坚持都不容易,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事件,他们也许是因为关心,觉得没用,担心装不下,不理解,不允许我不一样等等各种理由阻止,而我也会对各种压力产生畏惧,迟疑,会犹豫,会将就,会妥协,会偶尔放弃,但我已经走上了一条追寻自己的道路,并尝到了甜头,虽然还远远不够,但我知道我已经在改变,并且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亦如我一直坚持走的路,冥冥之中早有注定,就像写作只是我的一个小小的爱好,我不曾从里面得到过什么实在的好处,如经济价值。但我体会到的好处却是金钱买不来的,她让我热爱思考,体会到存在感,感受到专注时的快乐和满足,即便没有更多的现实价值,即便更新的再慢,但我依然会保护和保留这份爱好,让它伴着我走向更广阔的天空。
虽然意识的建立,不会一下子彻底改变人生,然而每次一点点地改变都如同装饰一个新家,一点一点终将会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因为起点太低,当我还要为童年缺失的部分买单,需要重新探索和学习,一切都还要重新开始时,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早就轻舟已过万重山,虽有懊悔,亦觉庆幸,往者已逝,来者仍可追。
随着天性的逐渐释放,越来越觉得,有趣则是我在探索中发现的,人生中最大的宝藏。是我从王小波和周国平那里一致习得和认识到的最珍贵的人生态度和最大的幸福源泉。
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我开始放弃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有用”论,不再以正确、有用、应该、老好人、一本正经等枯燥的大众法则为唯一标准,开始像个孩子一样寻找一切我感兴趣的东西,哪怕这件事没有用,不受认可,只要能乐在其中,享受沉浸感,让灵魂在那一刻可以感受到安宁、美好、满足,幸福,就是最大的收获和成就感。
而艺术审美则是支撑一个人感受美好、享受生活、欣赏这个世界的基础,有人提出,现在社会文盲越来越少了,美盲却依然很多。这往往源于我们在最该欣赏美渴望美的年纪,没有得到足够的引导和熏陶,成人无意识的忽略和指向让孩子没有深入的去感知和发现美,从而埋没了我们与生俱来的审美能力,虽然我们依然喜欢和向往美。
艺术世家毕竟是少部分人,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还伴随着经历过动乱和饥荒的父母一同生活成长,他们更多的是生存焦虑,追求温饱和稳定,他们的关注点自然也更指向学习、前途和工作,每个人都逃不开时代和环境的印记, 这并不是他们的错,也不要想着改变他们、寻求他们的支持和认可。
人人都会囿于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不要指望他人真正理解你,了解你,支持你,因为这不是别人的义务,真正懂你的只有你自己,只有你自己不再被诱导、蒙蔽和从众,从他人的认知中走出来,看看自己的内心,聆听它的声音,发掘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发现人生还有另一重境界,还可以如此快乐和美丽。
试着静下心来感受时间、空间、布局、静物、光与影、自然和生命,你就能感知到那颗快要麻木和冷漠的心还会有悸动、欣喜、享受和感恩。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似的,瑜伽、冥想、普拉提、太极、品茶、插花、绘画·······
我一直认为她们共同的特点都是让人慢下来,停下来,静观自己,籍由自己看到世界,再通过世界内化自我,达到人我合一的境界。一呼一吸,一招一式,一撇一捺之间,智慧顿生。
从商业的角度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从高理性时代开始向高感性时代过渡和发展,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也开始从传统工业时代的理性思维,到信息时代的逻辑能力,再到正在走来的概念时代,强调的是创造型思维、共情力和把握全局的能力。
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在著作的《全新思维》里讲,未来将属于那些具有独特思维、与众不同的人,即有创造型思维、共情型思维、模式辨别思维或探寻意义型思维的人。未来注重的六大能力分别是: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和意义感。
它带给我们的意义,不仅是让人们开始关注新的商业模式、工作能力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同样适用于每个家庭,为建设家庭,培养孩子的未来,认识自我,发现人生的真谛同样带来了十分积极的意义和指导。
只有拓展了眼界,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保持与时俱进,才不会掉落在时代的夹缝里,对大多数人来说,做正确而有意义的事情仍是活着和践行的不二法则。如果他们通向的终极目的地都是一样的,如幸福、喜乐。那这样也没什么不好,世间万物总是大道相通的,只不过万物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我们要做的只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而我人生打开的方式就是,发现了
越来越多想学习的东西,开车,摄影,设计,茶艺,美食,游泳······
越来越多想尝试的活动,独自旅行,深潜,滑雪,攀登·········
越来越多有趣的事情,手工,根雕,石刻,插花······
对于艺术审美于也许我的水平还只停留在意识层面,但因着这份启发,让我懂得开始试着领悟
一幅画所传递的感情和意境·······
一首歌所表达的情绪和感动·······
一件物品所散发的气息和韵味·······
以及每个人都有他值得欣赏和学习的地方·······
对于上天的恩赐,我想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