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资治通鉴》(周纪一3)

智氏被灭后,智瑶有个家臣叫豫让,想为主公报仇,就化装为罪人,怀揣匕首,混到赵襄子的宫室中打扫厕所。赵襄子上厕所时,忽然心动不安,令人搜索,抓获了豫让。左右随从要将他杀死,赵襄子说:“智瑶已死无后人,而此人还要为他报仇,真是一个义士,我小心躲避他好了。”于是释放豫让。豫让用漆涂身,弄成一个癞疮病人,又吞下火炭,弄哑嗓音。在街市上乞讨,连结发妻子见面也认不出来。路上遇到朋友,朋友认出他,为他垂泪道:“以你的才干,如果投靠赵家,一定会成为亲信,那时你就为所欲为,不是易如反掌吗?何苦自残形体以至于此?这样来图谋报仇,不是太困难了吗!”豫让说:“我要是委身于赵家为臣,再去刺杀他,就是怀有二心。我现在这种做法,是极困难的。然而之所以还要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天下与后世做人臣子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赵襄子乘车出行,豫让潜伏在桥下。赵襄子到了桥前,马突然受惊,进行搜索,捕获豫让,于是杀死他。

智瑶虽无道,也有愿意为其舍身赴死的人。司马光先生在这里写了这么小故事,个人认为这不是表扬智瑶用人有方,而是告诉后人,做人要懂得感恩,所谓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人的品质就在于要懂得仁义忠诚,对得住自己内心的良知,司马迁也将豫让与荆轲等五人一起写入了《史记·剌客列传》,并评述到:"这五个人,他们的侠义之举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朗,都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古人的这种"用良心说话"的品质,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