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办公室。
“吴老师,小明和小白,他们两个在吵架,都要打起来了。”小红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
“怎么回事”,吴老师边说边起身去教室。
一会儿后,吴老师把小明和小白都带来了办公室,调查吵架的起因经过。
“我刚才在玩,是他弄到我的手,我才弄他的”,小白说。
“不是,我没弄他,我只是经过他的身边”,小明说。
“不是的,我没有”,“有,你明明就有”,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的,谁也不服谁。
吴老师也生气了,大喊了一声,“都不要说话”,然后就开始对小明和小白说教。
这样的情况,在我身边,经常发生,老师几乎每天都要处理。
可是,我觉得吴老师的处理却不太妥当。虽然,学生最后都会承认错误,可是有时候,却是迫于老师的权威,并不是真的意识到错在哪里。
结合今天的晨读材料,说说我自己个人的观点。
1.觉知焦虑。当下,两个孩子的情绪很激动,他们无法进行思考,可能老师说得再多,也没听进去。作为老师,要顾及孩子的感受,明白他们的焦虑,而不是一味的训斥说教,反而会引起反效果,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2.暂停法。我们可以请两个孩子坐下,请他们喝杯水,跟他们说,深呼吸,放松下来。五分钟或者十分钟后,我们再来处理事情。
3.建设性交流。安抚工作做好后,孩子们已经平静了,可以和他们进行交流。老师要用温柔的语气,和他们探讨。比如,“我认为,你们这样做不好”,“如果,你这么做,是不是会更好了?”,“你们觉得是吗?”,多用一些这样的句子,让孩子明白错误的时候,又知道该怎么改正。
最后,当事情都处理好了之后,孩子要离开办公室了,老师还要观察孩子们的表情情绪,是否不满,是否不甘愿。如果有,还需要继续进行沟通。
如此,这样才是真正有效的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而且孩子们学会了处事,矛盾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