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想法写下这篇文字,到付诸行动,我用了三天的时间。倒不是因为这三天我有多忙,也不是这篇文字用词生涩,而是那种曾经落笔如行云流水般的畅快感觉,已经好久没有过了。
闲来无事,我随手翻开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若是以往,这样的书,我情愿不吃不喝也会尽可能在三天之内将它读完,然而一周过去了,我只读了一半。
而还有一篇年终总结般的惯例性日志,我更是从12月拖到了现在。
也是在恍惚之间,我意识到了如今的自己,想要连贯性地看看书、写写字,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
以前还未离开校园的时候,我曾不止一次听跨入职场的人谈起过学生时代的美好,单单可以泡一下午图书馆都觉得好幸福。那时我并不明白他们口中所谓的“美好”、“幸福”这些词汇的概念,反而认为他们特矫情,觉得他们不过是为自己不愿花时间看书写字找个托词罢了。
直到自己有了工作、有了新的朋友圈、有了更多需要消耗脑容量的事情,我慢慢明白为什么那些前辈会觉得有一个在图书馆的完整下午会是一件幸福的事。
竞争激烈的职场与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很多人为了提高存在感,成天忙碌于微信群里的对话、朋友圈的评论点赞、微博的互粉转发。忙碌后零碎的空白,不是献给了碎片化阅读就是手机小游戏或网购等手机app,原因很简单,方便、快速,而且相对于费尽心思用网络媒介去讨好圈子里的人、增加好人缘,把时间打发在这些app人显然更轻松。手机不离手俨然成为一种大众现象。而我们都清楚,手上有一台开了网的手机,对于一个想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情的人,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太多的诱惑与干扰,总会定时或不定时推送。
相反,我们去看看那些还保有读报习惯的老年人,他们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看书读报、甚至偶尔还会做笔记,这样的老年人,十个中至少有七八个是不用手机的。他们能静下心来,因为书报是他们一次次完整地认识、感知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的重要途径。或许不是唯一,但因为没有手机app这样频繁的推送,这样的途径,尤为显得珍贵而具有仪式感。
而今天,要让智能手机用户群关闭网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大概是不可能了吧。
就像此刻的我,本来还有很多想要写的,但我觉得我应该去看看朋友圈是否有新的红色数字产生,所以就此停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