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也写一下当年的高考作文

这是我2005年高考时候的作文题,我似乎还依稀记得当时看到作文题的情形。当时,我们的语文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作文是我最头疼的一关,看到作文题的时候,其实根本就没看懂题目,至今已经完全不记得当时写的是什么了。 今天正好又是一年一度高考时节,有了人生阅历以后,再来看这些题目,真的感觉好简单,那就重新来一回吧! “对文化生活的审视和辨析”这可能也是我目前正在审视的一个话题,当然这个话题特别的大,“文化”又涉及到一个人的三观,也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是什么?佛教的世界观是一切都不是真实的,由上辈子、这辈子和下辈子不停的循环组成;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又与宇宙息息相关,讲究天地人合一,讲究我们做事要符合天道——也就是宇宙运行的规律;西方近现代的世界观是否可以简单说就是科学观? 我这样说是非常的不严谨,甚至是错误百出的,仅仅是当下自己浅显的见识而已。但是我想,这个“对于世界观”的不了解,一定不仅仅是我自己的问题,可能是大多数人的问题,同样,人生观和价值观肯定也是非常模糊不定的。而三观的不定,就意味着人生的不定和迷茫——我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一个人相信佛教三世说,前世的业造就了现在的苦,而现世的业又会某种程度上确定了下辈子的人生。这不仅仅只有在宗教中才会有,倘若一个人认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么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时也不会有太多的纠结和挣扎。 文化和三观又有什么关系呢?文化是三观形成的工具。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文化里,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三观。 在以前,宗族是社会中一个很重要的组织,族长承担着管理宗族、祭祀、教育的作用。虽然我们在电视剧上看到的这种宗族,总是给人一种古板、僵化的感觉,但是我们在钱氏家训中就可以看到,一个好的宗族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很多优秀的后人,还可以造福社会。 钱氏家训·家庭篇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这是钱氏家训中关于家庭的一部分,里面讲到家庭要有规则、尊卑有序、和睦友爱、娶妻择婿、提携宗族……千年来,钱氏后人出了千余名人,近代更是人才井喷,出了“一诺奖得主,两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二百多位院士。钱其琛、钱穆、钱伟长、钱玄同、钱学森、钱三强、钱钟书…… 印象中,钱伟长就是在叔叔钱穆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这样的中国传统宗族文化,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环(当然现在都没有了),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帮助人们很好的形成三观。 钱氏家训中讲到“祖宗虽远,祭祀宜诚”。以前的人不管有没有宗教信仰,基本上都要祭祖。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想想祖宗会不会惩罚,无形之中作恶的可能就会下降很多。 论语里讲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也是同样的道理。孔子虽然不语怪力乱神,但是祭祀祖先、孝敬长辈这样的事,却是一点也不会马虎的。 一个人尊敬长辈、不忘先祖,就不会把自己看的太重、太大,知道自己不仅在宗族的小溪中是渺小的,在整个宇宙和世界中都是渺小的。明白自己的渺小,又怎么会因为把自己的得失看的太重而催生那么多的抑郁症呢? 曾经也有过一段时间痴迷过西方所谓的“自我”、“自由”,其实我们从没有像现在这般“自我”和“自由”过,但是也从未像现在这般不快乐过。 西方社会物质和精神是分离的,精神是由宗教来承担,而物质则是由科学来承担。我们在落后被打以后,不得不把西方科学的部分拿过来,没有把西方的精神的部分拿过来,却也把自己精神的部分丢弃了(文化)。 当时05年的时候,高考出题老师出这样的一道题是否也同样暗含着他的忧虑?“对文化生活的审视和辨析”现在看来是多么的重要呀,尤其是对于有子女的家长而言。 一颗树木只有在根扎的足够深的时候,才可以毅力不倒,面对各种风吹雨打,甚至移植到别处。我们也只有为孩子打好一种文化的根基以后,再让其了解其他文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