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一个妹妹在跟我聊天的时候说到,她家的狗死去了,才活了七年。我能体会到她的伤心,因为我也经历过不止一次。
印象最深刻的那一次,是我读初中的时候。那天天气很不错,再加上是周五,所以我的心情更加不错。一放学,我就快步朝家走,只想早点到家去逗我们家的小狗玩儿。等我兴冲冲地跑回家,立刻就发现不对劲儿,以往我回家,我们家小狗肯定会屁颠屁颠地从窝里跑出来,可是今天却没有。不过我很快就想通了,我想,小狗肯定是跑到坡上去玩耍了。我就跑到坡上去找我妈,她告诉我说,最近流行一种流感,村里好多小狗都死了,我们家的小狗也没能熬过去。听到这个消息,我顿时懵了,完全不敢相信,我走的时候还好好的,才过去了五天就发生了这种事情。想起和小狗一起玩耍的那些时光,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
还有一次比较伤心的事情,是我们家养了十几年的狗去世了。它是小狗的妈妈,它来到我们家的时间很早,那时候我才刚上小学。那天,我从午觉中醒来,我小时候睡午觉一般都会睡一个下午,所以我醒来的时候都已经是傍晚时分了。我揉着眼睛走到堂屋,坐在凳子上发呆。这时候,我发现我凳子底下有东西在动,因为光线很暗,我看不清楚是什么,于是就用手去摸。我摸到一个毛茸茸圆滚滚的东西,我又懵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我摸到的应该是一条小狗。我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提起来了,借助于微弱的光线,我盯着它看了好长时间,心里被一种巨大的幸福感充斥着。那时候,妹妹还没有出生,所以小狗的到来为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它长大了之后,每天送我去学校,放学之后,它又跑到村头来接我。冬天,天亮得晚,我出门的时候还是黑漆漆的,再加上路上坟又比较多,我刚开始就很害怕,后来它长大了,天天陪我去上学,我就不害怕了,甚至觉得很刺激。它跟我的故事实在太多了,估计能写出一本书来。在我高三暑假的时候,奶奶去世了,不久,它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也许,它是陪伴奶奶去了。
熊逸老师在他的《王阳明·一切心法》里的序言部分写过关于狗的一段文字,他说,实验证明,狗比猫更容易患抑郁症,因为狗的情感比较丰富,而猫呢,相对来说就要高冷一些了,它更喜欢独来独往。我同样也很喜欢猫,可是因为我们家养猫总是失败,所以狗在我生命里的比重就要更大一点。
吴伯凡老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狗,他在专栏文章《为什么说狗驯化了人类》中说到,狗是可以和小麦相比的一个物种。狗的祖先是狼,狼和人一直是对立的状态,一些处于弱势地位的狼为了喂饱肚子,它们:
不抢夺食物
与人合作
贡献安全
狗在被人类驯化过程中经历了人为选择,那些又像狼又像狗的动物,生下了一窝小动物的时候,人类会把那些性情比较猛烈的摔死,把那些对人非常的温顺,对猎物又非常凶猛的小动物留下来。因此,现在的狗才具备了忠诚、敏捷的品质。
狗增长速度很快,再加上没有除了人以外的其他天敌,他们的数量肯定会达到一个惊人的程度。所以我就能够看到街上有很多流浪狗,学校也有很多。我常常陷入矛盾之中,一方面我很乐意看到狗的繁荣,可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它们的繁殖速度太快,这必然会导致竞争能力弱的狗无法生存下去,必然有一部分会被淘汰。
因为有了这种种的经历,我现在特别害怕养狗,因为我不能保证可以陪它到死,而对它的任何一点伤害,我都是不能接受的。
感激,在我最需要陪伴的年纪,有那么几条狗闯进了我的生活,它们带给我的,是成长。
如果你有一条狗,我很嫉妒你,因为我现在已经没有了。也许,在我生活最稳定的时候,我会重新养一只吧,只是不知又是何年何月了。我会好好待它,因为,我的世界里有其他,而它的世界里只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