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实习负责的项目(WeGame创客空间)1期已进入开发阶段,分享一下我对从0到1搭建创客空间社区内容生态体系的理解和思考~
1.创客空间用户结构模型
我将创客空间的用户做如下图所示的金字塔分类:
(1) 普通模组内容消费者(“伸手党”):在创客空间内找到各种优质好玩的模组,并能够在游戏内使用是其主要的诉求。预计这类用户目前在社区内占比为95%。
(2) 深度模组内容消费者(“互动者”):除了使用模组之外,这类用户愿意表达对模组的看法,获得讨论,进而获得模组作者与其他用户的认可。预计这类用户目前在社区内占比为5%。
(3) 普通模组贡献者:有模组上传行为,但是上传的频率和数量不多。目前这类用户缺失。
(4) 深度模组贡献者:创客空间内能够持续生产/搬运模组的核心用户。目前这类用户缺失(主要依靠外团)。
2. 如何搭建创客空间的内容生态体系?
(1)0-1阶段:以面条人作为试点,完善用户结构模型,跑通“模组生产-消费&互动-生产”的主流程
第一步(进行中):满足“伸手党”的需求,帮助其更方便的找到模组。
优化现有功能和细节体验、通过算法提升优质模组的曝光度。
第二步:引导部分“伸手党”向“互动者”转化,培养“伸手党”的互动习惯,打造社区正向的互动氛围,为下一阶段激励模组贡献者建立基础。
目前创客空间的留言区充斥着大量对提升社区活跃氛围毫无意义的评论(例如80%的评论内容只有“1”,个人认为是表达mark而非赞同的含义),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用户的互动欲望。因为很多用户并不是刚加入一个社区就迫不及待进行发言,而是会有一段观望期,浏览社区的话语体系、熟悉社区的氛围、评估社区是否满足自己期待,然后才会考虑进行互动。针对这种情况,产品侧可以为几个头部马甲号(外团账号)设计人设、规范其回复留言的语气,并通过马甲号去引导用户发表对社区有意义(例如表达正向使用感受和对模组上传者的赞同)的留言。
第三步:带动一批“互动者”向“模组贡献者”转化,并在此过程中建立一套可控的内容审核和管理机制。
转化的方法主要是物质激励(按照所上传模组的下载量提供阶梯型补贴)和精神激励(模组贡献者榜单、大神专访和个人模组主页)。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排除某些用户因为物质激励而上传非原创、未经授权的模组,增加产品口碑下滑的风险,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可控的内容审核和管理机制。主要的措施有a.人工审核:对用户进行分类(新用户、标杆用户、曾经发布过违规内容的用户),区分不同类型用户的审核力度,提高审核的效率;b.举报&反馈机制:借助社区用户的力量。
(2)可规模化阶段:验证上述流程的可复制性
目前创客空间是内嵌在游戏助手页的,当一个游戏跑通后,下一步需要通过在其他游戏(甚至在动态社区)验证流程的可复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