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时光,莫过于工作日的上午,在一个红艳艳的太阳底下,找到一家空无一人的咖啡厅。冷气很足,音乐很对味。老板像是老式壁钟里的报时鸟,只有下单的时候才会出来,做完咖啡,就又回到小房间。嗯,俨然是我一个人的咖啡厅。
节奏突然慢了下来,就同背景音乐里面舒缓的钢琴声一样,很舒服。这里不像高大上的望京SOHO,尽管咖啡厅一间挨着一间,却仍然挤的像是沙丁鱼罐头一样,A轮的、B轮的、咨询的,分分钟千万上下。这也能让我更安静的将今天所拜访的公司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今天拜访的硬件公司,在一栋商住的顶层,狭小的空间里,挤了十多个工程师。板子横七竖八的放着,空气中还依然弥漫着松香的味道。有点像回到了大学硬件实验室的那种Feel。同行的Z君道,很有创业公司的感觉。的确,很有技术宅创业公司的感觉。
我其实不看好技术宅创业,就像我不看好大学生创业一样。技术本身只是一个成功产品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从局限的技术宅的人生观出发做产品,往往有可能做出一款极客产品。或许会圈内叫好,但很难会圈外叫座,难逃对镜自怜的命运。
这家硬件公司也是如此,第一款产品成了他们技术水平的凝结,却连大规模面市的机会都没有等到。在我去的时候,他们正在把技术方案打包卖给第三方,做着相关的交接。也算是跟过去的自己,做一次彻底的清算和交接。
眼下,他们第二个项目,老实说我也并不甚乐观,场景太窄、价格太高,与中国市场显得格格不入。但是在他们狭窄的工位间穿过时,在看着他们低头调试自己的板子和产品时,有一种只有做技术的人才能够由心而发的尊重:这年头,能坚持做自己想做东西的人,真的不多了。
中饭被招待在楼下的面馆,干拌面,两张小方桌,围坐着五个穿着夹脚拖鞋的码农。他们显然还是习惯于从技术的角度考虑事情的解决方案,孜孜不倦的追求着各个参数的极致。在国内市场上,如果有更多人能够尊重版权,尊重体验的话,他们所做的产品应该会有更好的销量。
作别他们的时候,北京阳光正好,我要返回那高大上、分分钟千万上下的大望京了。但对于这家硬件公司,我有一种本能的好感,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