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留下无数关于秋天的名篇,其中诗圣杜甫对秋天这个季节性意象更是情有独钟。他在七律名篇《登高》中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借草木摇落、大江奔流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古诗《秋兴八首》更是以夔州的秋风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特别是心忧国家的沉重心情为基调,表现出忧念国家的爱国主题。
而他关于秋天的另一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直收录在中学语文课本中。
安史之乱之后,杜甫为了躲避战乱,先后辗转多地,最后入蜀来到成都,在好友严武等人的帮助下,他在成都西边的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总算是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
不料到了第二年的秋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竟然掀翻了草堂的屋顶,秋风席卷、秋雨肆虐,全家老少在凄风苦雨中夜不能寐。杜甫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各方磨难,也不禁感慨万千,于是也不禁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说:深秋八月,狂风怒号,竟然把我的几层茅草都席卷而去了。茅草飞过浣花溪,落在对岸的江边。有的高高挂在树梢,有的飘落到低洼处的泥塘。我正着急的时候,不知道从哪儿跑出来一群孩子欺负我老迈无力,当着我的面就做起了“盗贼”,公然抱着茅草跑到竹林深处去了。我口干舌燥,喊也喊不住,只能拄着拐杖暗自叹息。
屋漏又逢连夜雨,随后乌云席卷,秋风如注。这个夜晚,杜甫的草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全家人在风雨交加、湿冷侵袭中度过了难眠的一夜。然而杜甫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的目光不会只停留在自己身上。他从眼前自己的处境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又从这间风雨飘摇的茅屋扩展到了战乱频仍的国家。于是迸发出这样的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在凄风苦雨无情袭击的寒冷秋夜,诗圣杜甫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是“天下寒士”的茅屋巨破。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情怀和迫切要求改变现实的崇高理想振聋发聩,让人动容,以至于千年之后让我们一再品读,依然能为诗人的博大胸襟而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