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浇灌师生之花
——听李镇西老师讲师爱有感
李老师说,爱学生,尊重学生,是作为一名老师的基本规范,而不是最高要求。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该也不配做老师,就应该换一种职业。所以说,爱学生是作为一名老师最起码的要求。我深受感动,非常认同李老师的观点。
我在一篇文章里也看到过与李老师相同的观点:爱是教育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啊,没有爱是不配也不能作为教师的。师爱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前提。
那么怎样是爱学生呢?
爱学生就是要与学生平等相处,把学生看成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用心去理解他们,用人格引导人格。与学生之间形成民主、相互尊重的关系。
爱的理解
1.爱是平等,是理解,是智慧,是民主,是尊重。
民主的爱,是建立在师生之间平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没有民主的爱是专制的爱。就会让学生有压迫感,不但感受不到师爱,而且还会影响师生关系。学生或许会因为不喜欢这样的老师,从而不喜欢这门课,甚至讨厌上课。后果真的很严重。
记得在春季开学后的第二个星期三上午课间,我班的一位小男生登上讲台走到我身边,害羞且满脸开心地说:“老师,为什么我觉得上数学课每一节都那么长,而上语文课觉得每一节的时间太短了呢?”我心里顿时甜丝丝、美滋滋的。“为什么会这样想呢?”“我觉得数学老师上课时总是很生气,不喜欢我们。”我慌忙解释道:“数学老师不是不喜欢你们,是因为有个别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呢,想着让每位同学都能学到新知识,着急才会表现得很生气。再说,老师可不是因为你才生气的,你上课认真听讲,表现这么棒,她可喜欢你啦!”他一脸幸福,我想他在上数学课时,一定会很认真听讲的。
其实,我上课时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例如,有个孩子上课做小动作——手放在桌洞里摸东西玩,提醒他一次,听课没过两分钟就又开始做小动作了。我立马火冒三丈冲过去,掰开他的手,夺过来一看,只是一张废纸,就生气地大声质问他:“这有什么好玩的!就那么好玩哪!”他满脸惊慌地呆呆地望着我。事后,我在想,这位孩子以后会真心喜欢上我的课吗?会不会坐得端正,而心里难受呢?这会不会影响其他同学上课?如果我能课下再处理,是不是更好?我是不是应该课下问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好的方法帮助到他?
刚才听到魏书生校长的一番话,让我懂得怎样与学生交流。他说,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孩子们的缺点、短处,因为每个人都有,包括我们自己,而应该去发现孩子们的优点、长处。是啊,如果我当时在这位孩子表现稍微有点好的时候,就赶紧夸奖他,是不是能让他愉快地爱上学习呢?
正如上面夸奖我的孩子那样,他的话竟然让我这样的大人高兴了好久,那我作为老师更应该多用赞美的语言送给孩子们,给他们理解,给他们尊重,而不是那种狭隘的专制的爱。
李老师说,爱学生要用对方法。有了爱不等于教育,要有智慧。没有民主的爱,是专制的爱;没有智慧的爱,是愚昧的爱。只有既有民主又有智慧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有文化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爱对于老师或者孩子的父母来说,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不管是老师还是为人父母都应该多读书,多学习,针对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育或者说是沟通的方法。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或者是父母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让爱在彼此心里流淌。
此外,老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的爱,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爱。如果掺杂功利之心,就会让爱褪色,就会影响师生关系,影响孩子们的成长。
二、我们作为老师,也要教育学生学会爱他人。
李老师讲到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那就是让孩子们爱劳动。爱劳动也是爱人。劳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会让他们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爱父母,爱自己的亲人。
近期,我县教体局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和品质,培育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决定组织开展“家庭劳动小能手”评选活动。文件一下发,我们各位老师就立即动员同学们参与到活动中去。各位家长也是积极配合学校工作,让孩子承担起家庭责任,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次孩子们热情高涨,不但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而且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我希望孩子们能从此以后,爱上劳动,成为家庭劳动小能手。
爱是相互的。作为老师,首先要爱学生,才能换来学生对老师的敬!用心爱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良好的教育。
最后,用家庭教育水石老师的话结尾:我们不是因为孩子优秀,我们才爱孩子,而是因为我们爱孩子,孩子才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