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悟行学宫:“为往圣继绝学”之宏愿,倡导“体用一源、知行合一、修学并举”为宗旨的中华国学真修实证的修学平台。
制胜之道
《孙子兵法·谋攻篇》继续讲到了可以预见胜利的五个条件,云:“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意思是说预知取胜的因素有五点:懂得什么条件下可战或不可战,能取胜;懂得兵多兵少不同用法的,能取胜;全军上下一心的,能取胜;以有备之师待无备之师的,能取胜;将帅有才干而君主不干预指挥的,能取胜。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道理。
在这五个因素中,有两条值得着重讲一下,就是第一条和第五条。在战争中,知道能打还是不能打是非常重要的,是发动战争的一个根本性原则,兵法中的很多谋略要诀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连能不能打都判断不清楚的话,那么真正打起来恐怕也是凶多吉少。在南宋时期,有一个宰相叫韩侂(tuō)胄(zhòu),他就是因为对宋、金之间的战争能力认识不清,轻启战端而招致杀身之祸的。韩侂胄执掌权柄期间,南宋政权的形势已经江河日下,但与此同时,金国政治也已经逐渐腐化,显示出衰败之象,韩侂胄比较了南宋与金国之间的国力,认为可以对金开战,在南宋发兵以后,战争初期也确实取得了一些胜利。
然而,韩侂胄对南宋政治的深层次问题认识不足,他没有看到南宋政权内部已经离心离德,随着战争的推进,金国通过各种渠道收买了一些地方官员,使得韩侂胄对军队的指挥不灵,甚至因为一些将领和地方官员的叛变而让南宋军队陷入被动,此外,由于朝中主战派与主和派认识不统一,韩侂胄指挥的宋军又徒劳无功,一些主和派官员趁机煽风点火,让韩侂胄在政治上逐渐孤立。战争进行到后期,南宋军队处处被动,四处挨打。
虽然宋宁宗在战争不利的局面下依然支持着韩侂胄,但皇帝对朝臣的控制力已经孱弱,主和派权臣背着宋宁宗,在韩侂胄上朝时将其暗杀,并把他的人头送到金军大营,屈膝求和。从韩侂胄的失败中可见战争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军事行动,有时候表面看起来的优势可能恰恰隐藏的巨大的风险,韩侂胄虽然从战略层面判断出南宋是可以战胜金国的,但他没有深刻认识到宋朝内部潜伏的危机,最终在高强度的战争中使得南宋君臣、将帅之间的失和被进一步放大,不仅导致了战争的失败,自己也因此丧命。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就是将帅有才干君主又不干预指挥的军队能取得胜利。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君臣之间的相互信任,在历朝历代的战争中,都有战争原本有机会取得胜利,但因为君主对带兵将领的猜忌而导致战败的事例,同样也有因为君臣和睦而赢得战争的例子。汉武帝时期的一代名将霍去病是大家都知道的,他之所以能取得名垂青史的成就,除了他自己拥有先进的军事思想和极高的军事指挥天赋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汉武帝对他无条件的信任。
年纪轻轻的霍去病可以说是少有的军事奇才,在行军过程中他基本不向汉武帝报告军事动态,甚至置汉武帝的命令于不顾,以至于很多时候汉武帝都不知道霍去病的真实情况。霍去病追击匈奴两千多里,在长达大半年的时间里,霍去病没有给汉朝廷发过一封战报。在汉武帝这边,霍去病出兵以后便杳无音信,既不知道是不是战场太远,交通中断而无法寄送战报,也不知道是不是汉军已经全军覆没而无人传递战报。
因此,在霍去病追击匈奴期间,朝廷中一些官员出于最坏结果的考虑,建议汉武帝阻断北方边境的交通,以免匈奴歼灭汉军之后沿着大道长驱直入。一旦这样做,如果霍去病率领的军队没有被匈奴歼灭,返回汉朝的道路又被阻断,就有可能成为一支孤军而陷入绝境。汉武帝对霍去病必将取得胜利深信不疑,因此顶住朝臣阻断交通的建议,冒着匈奴有可能长驱直入中原腹地的风险,坚定而耐心地等待着霍去病回归。霍去病也没有让汉武帝失望,最终带着歼灭近十万匈奴军,缴获牛羊马匹无数的战果凯旋,终于为汉朝平定了北方边患。
“长徙疲敝之军,却能以少胜多,看韩信兵法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
感谢您的收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阳明悟行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