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子:
咱俩恐怕谁都没有想到有一天居然会用这种书信的方式来沟通。
都说人际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幸福指数,确实是这样的,刚才的午饭怎么觉得那么难吃,“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我今天真正做了一回食不知味的吃货。
因为吃饭的时候,我在回溯那天我给你打电话我情景------
当一个家长给我打电话说要改套餐时,我还很痛快的答应给她改,我想:“可能是你比较要好的朋友,你抹不开面子,改就改吧。”当第二个家长给我打电话说群里有人说可以群里有人说可以改套餐,我的内心按捺不住了:“这个芮子怎么能在群里说这事呢?”
可能是咱们太熟悉了、关系太近了,我根本没有考虑你的感受,直接拨通电话质问你,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觉得,我肯定是要被公司领导批评的,而且这也涉及我人品的问题啊,我怎么能去撬别人的客户呢?这是个原则问题啊,如果被领导追究那是要负责任的,这事不能在群里当着那么多人说啊。
后来电话接通了,你说清楚事情的来笼去脉,我也就觉得没事了,反倒觉得自己有点太过于敏感了。我记得我当时就不好意思的说:“哦,那就没事了。”
事实上,这件事情在我看来已经过去了,我只要不承担责任、即使追究这个事情,也不会追究到我头上来就行了。
今天你再次打来电话,真的我都快忘记那天的事情了,你又提起来,我还纳闷:这个事情不是已经过去了么,怎么又提起来了呢?这时,正好吉劳庆小学综合部主任发来个信息,我的注意力去看屏幕上的信息,并不是我不在乎你,而是觉得这个事情我已经清楚了、了解了,只要你没有在群里说通过我可以改10元,其他都是小事。
可是,我却忽略了一点:就是我那天质问的口气伤害到了你。
这也是在你挂了电话以后,我吃饭的过程中想明白的一点。
俗话说“要想公道,打个颠倒。”于是,我把自己换在你那个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
首先,我应该委婉一点问你:“唉,你们群里在讨论什么?有两个家长刚才给我打电话说改10元套餐的事情......”我应该是叙述我听到的,了解我不知道的事情,而不是直接了当的按照我惯常有的思维模式,去想当然、自以为是的去“质问”你,认定是你在群里说了什么,才会有家长找我改套餐。
“芮子,我不应该用那种质问的口气问你,是我错了。”我是真心诚意的向你道歉。其实你也不是真的想要销卡,只是为了一口气。尤其是你根本不是在乎那2块钱的事。
不是我为自己开脱,我确实有个毛病:老爱自以为是的去想问题。鹏飞老爱讽刺我的一句话就是:“**公司是陈霞她们家开的。”但这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他选择了我当老婆呢?
芮子,你也没办法,你也得忍受,谁让我是你的同学和要好的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