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点
1.在绘本伴读中,既不主张简单地认读文字和讲读故事,也不阻拦幼儿自编故事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2.绘本的阅读是涉及到幼儿的知识经验、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复杂心理过程,幼儿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是根据绘本中的图画配上自己的经验、情感等因素进行想象的。
3.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由于绘本结构完整,除正文以外,我们应该挖掘环衬、扉页上所隐含的教育元素,发挥其正式阅读前的猜测、推理,让幼儿充分表达已有经验。
二、设计有效的提问
自从接触“绘本教学”以来,我们发现孩子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能力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问题提的好,好象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提问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于是我们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改变绘本阅读活动中提问教学的现状,使提问更具魅力与艺术,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有效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一)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如:你觉得是为什么呢?
你认为他会怎么做呢?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你猜它是一个什么?作用是什么?
猜猜看刚讲过的几个角色,谁能给他帮助?(联系上下图)
猜猜看为什么要这样构图呢?为什么要用这个色彩(色彩体会、提升感知能力)?
......
下面以《兔子先生去散步》为例子——
活动背景:
“兔子先生去散步”这个故事,如果我们只看文字,它是一本讨论标志的书,由许多个标志串成的一个故事,有些是我们常见的,有些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可是只要稍稍用心去体会,便能够猜出它们代表的意思。4—5岁的孩子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今天的活动中我主要用猜一猜的方式来让孩子欣赏整个故事。
1、这是谁的家,你怎么看出来的?
2、标志“往前走” 一出门就看到一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呢?
哦,是往前走的标志啊!
3、标志“楼梯” 为什么确定是楼梯呢?
4、标志“桥” 这又是什么标志呢?猜猜看。
5、标志“小心斜坡” 这个标志有些奇怪哦,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呢?
6、标志“眼泪” 又一个奇怪的标志,这个也看不懂嘛!
7、标志“小心坑洞” 又一个标志,你们认识吗?快告诉兔子先生!
8、你能给班级里设计一些标志吗,班级里需要一些什么标志呢?
活动中我的每一个问题我都从不同的角度提问,让孩子感兴趣,而且提问都是开放的,让每个孩子都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猜测。
反思与与调整:
我以兔子的家为导入,看看猜猜,“这是谁的家啊?”这个活动中的第一个提问就让孩子去观察,让孩子在细致地观察中发现,培养阅读观察的能力。
第二环节,是活动的重点,用看图猜谜的活动形式层层引入,根据故事中的标志联想故事的情节。当然在过程中谜底不是绝对的,例如眼泪的那段,也可以是雨滴、水滴、油滴,以引发孩子的讨论。在整个欣赏的过程中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在分段欣赏时,从故事开始到“小心坑洞”的那段,内容基本不变,后面的一段留一个疑问,“兔子先生掉到洞里后会碰到什么呢?”引起孩子完整欣赏故事的兴趣,在完整欣赏时了解答案。
最后一个环节的问题,注重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孩子的生活中,引导孩子交流讨论身边周围的图象与符号,自然引入社会认知的活动,活动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如延伸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标志、马路上的标志、设计标志等等。
(二)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
案例
在组织幼儿进行绘本《花园里有什么》的教学过程中,在观察、理解画面一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提问:“其实春天里有些东西是看不到的。那小男孩可能怎样找到春天呢?”
问题抛下后,方宇恒马上有了回应,说道:“我猜他会用放大镜去找春天的秘密。”姜瀚昀说:“他还可以用手去摸花园里的花!”
“那我们上一次在花园里,你摸到过什么东西?”
“我摸到过小草,软软的,痒痒的。”
“我摸到过树干,很粗的。”
······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很活跃,很积极。
活动中,教师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让幼儿想说,
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在绘本阅读中。
分析
教育学家告诉我们: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
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限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要重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案例
在三八节到来之际,为了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我组织孩子们一起阅读了绘本《我妈妈》,临到活动结束时,孩子们都表现出自己很爱自己的妈妈,不断的夸奖自己能干的妈妈。这是由一位小朋友冷不丁地一句话引起了同伴的共鸣:“我喜欢妈妈,不喜欢爸爸!”其他的小朋友听了也不约而同的附和道:我也不喜欢爸爸。看来孩子们没有感受到爸爸对自己的爱,他们的爱爸爸的情感也自然是比较缺乏的,于是,我同样利用绘本《我爸爸》设计了一个活动,来激发幼儿的情感。
活动中,我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画面。例如在故事的最后,有一张爸爸和宝宝拥抱的画面,正对着一张画面,我提了几个问题:
“爸爸和宝贝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拥抱?”
幼儿说:他们在拥抱,宝宝喜欢爸爸所以要拥抱。
“你和爸爸这样拥抱过吗?拥抱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幼儿说:我也拥抱过。拥抱的时候很温暖的。
幼儿说:拥抱的时候很开心的。
“你看,他们脸贴着脸正在说悄悄话呢,宝贝会对爸爸说什么?爸爸又会对宝贝说什么呢?”
幼儿说:宝贝说:爸爸,我喜欢你!爸爸说:我也喜欢你。
幼儿说:他们在说:我爱你。
分析
因为爸爸对孩子的情感一般不像妈妈那样外露和直接,所以,孩子不太能直接的感受到,同样孩子们爱爸爸的情感的激发也比较困难。如何让孩子感受爸爸的爱,激发孩子爱爸爸的情感成了我这个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于是,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注重问题的设计,“爸爸和宝贝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拥抱?”这个问题让幼儿理解画面,同时思考发现宝贝和爸爸之间的情感;“你和爸爸这样拥抱过吗?拥抱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让孩子们从绘本走向自己,回顾和体会自己和爸爸的情感:“你看,他们脸贴着脸正在说悄悄话呢,宝贝会对爸爸说什么?爸爸又会对宝贝说什么呢?”这时,孩子们是结合了绘本又联系自己的经验进行思考后的回答,以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画面,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幼儿爱爸爸的情感。
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评价。提问后,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总结评价时,则应注意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用语的恰当运用:否定时不应全盘否定,要注意给幼儿以鼓励;肯定和表扬时则要注意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调动幼儿往下学习的愿望。
在我们实践研讨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个小问题进行激烈的研讨,直到最后达成一致的认同。我们相信有碰撞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进步,我们对绘本的研讨才刚起步,相信在日后一系列的研讨、实践活动中,我们会离绘本越来越近!
其它的提问分类——
复述型问题 “熊猫来了,你看,它长的啥样儿啊?”从思考角度提问。
演绎型问题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是秋天的?”“你怎么看出他很难过?”
概括型问题 “从......中看出......” 多在演绎型问题后提问,培养概括能力。
分析型问题 “你觉得家乡哪里最美?”“你知道怎么做才可以......?”采用运用概念、判断推理、采用分析、比较、综合的方法提问和引导。
想象型问题 “你想有个什么样的房子?”
比较型问题 “你能看出这两只小鸡有什么不同吗?”启发比较事物异同。
分类型问题 “你能不能帮大卫分分类,看看怎么收拾这些东西?”
追问型问题 “谁给他们分萝卜?他们为什么分萝卜?怎样分萝卜呢?这个故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培养逻辑能力。
选择型问题 “在小鸟、鲸鱼、青蛙中你觉得鳄鱼会吃了谁?为什么?”
假设型问题 “如果地球上没有水,人们怎么办?”
反诘型问题 “你怎么知道这个比那个长?”
预设性提问 “如果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
封闭式提问与开放式提问 封闭回答:“是/不是”;开放式提问:“怎么办?”“为什么?”
陈述性提问 “请你再给妈妈讲一下这本书你最感兴趣的情节是什么?”
指令性提问 “请你来模仿一下小兔子,学学它是怎么整理积木的!”
否定性提问(情商引导)“这样不跟大家打招呼会失去很多朋友,对不对?”
注意,拒绝暗示性提问!会导致幼儿不能深入思考;要学会追问,不要让孩子处于被动回答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