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篇《感谢贫穷!707分考上北大,她的这篇文章看哭所有人……》的文章火爆网络,转发报道,好评如潮,很多主流媒体也争相转发。北京大学每年招收新生几千人,王心仪同学不过是众多优秀学生中的一员,能够像她这样得到广大媒体如此关注的又有几人?
学霸如此多骄,引无数媒体竞折腰。
的确,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人生故事,它具备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标签,如“贫穷”、“奋斗”、“名校”、“感恩”、“一举成名天下知”。文中的主人公作为出身社会底层人家的孩子,完美地演绎了一场寒门学子人生逆袭的奇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贫困的束缚之下,无数寒门子弟在寒来暑往中洒遍牺牲的血雨,仍然难以突出重围直抵象牙塔下。抛却天资的高低个体的差异,像王心仪同学一样的寒门子弟考入名校者为何如此之少?无他,唯贫穷尔!
有人说,不是所有的富贵都是幸运,不是所有的贫穷都那么可恨。但事实上,谁拥有优越的经济条件,往往更容易拥有优秀的教育资源。财富,即使不是进入名校的敲门砖,也是登高望远的垫脚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教育部分地带有上层建筑的属性。从古至今,良好的教育服务与文化知识,一直都是一种奢侈品,高品质的教育难入寻常百姓家。所以,贫苦家庭少有饱学之士,富人官宦常见学富五车。从王心仪同学本人的经历来说,考入名校并不仅仅是因为贫穷的激励,而是她具有在贫困面前永不低头,自立自强的精神。
王心仪同学写文感谢贫穷,那是她自强不息自我激励的人生宣言,是不向困境妥协让步的自我警示,也是贫寒人家的子弟在物质贫乏的先天困厄之下,实现自我救赎的生活箴言。所谓的“感谢贫穷”,乃是浸透了汗水的磨砺日志,决非是对贫困生活的感激与赞美。
网络上的喧嚣,各路媒体的溢美之词,各种人群的羡慕与仰望,只看到了她在贫穷的激励之下迸发出的战斗精神,只看到了她考入名校时的高光时刻,有多少人看到了贫穷对寒门学子的伤害?
因为贫穷,不得不穿别人的旧衣;因为贫穷,不得不忍受同学的嘲笑;因为贫穷;不舍得花费伙食费,每天跑步回家吃饭;更是因为贫穷,不得不目睹亲人在病痛的折磨下离世……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想,人生如果能够“增益其所不能”,何必再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一个不甘于向命运低头的寒门学子,一个品尝了因贫穷而带来无数苦涩的农村学生,她的成功故事只是告诉我们:应该感谢的不是贫穷,而是自强不息的自己。
当一个贫困家庭孩子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搏杀中突围,喊出“感谢贫穷”的时候,这不过是直面困难的胜利宣言。贫穷有时可以促人奋发,但更多时候是一种伤害。
王心仪的成功故事不是鸡汤,如果是,也是一碗用汗水熬成的鸡汤,这样的鸡汤你喝得下去么?
所谓“穷且弥坚”,其实是一种抗争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