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深入调查研究,聚焦问题、找准实情、了解民意、精准施策,把调查研究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用好“望闻问切”四字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迈开步子,“望”到群众的真实问题。“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调查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些问题表面上纷繁复杂,矛盾错综复杂,看似“剪不断理还乱”,但只要到基层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就会发现问题并非“死结”,抓住问题关键,找到矛盾“开关”,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盯着问题去,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认识了解,防止“隔靴搔痒”、“走马观花”。要敢于正视问题,认真剖析问题,遇到困难“不绕道”,遇到矛盾“不回避”,带着问题“啃骨头”,从而找到群众的真实问题。
俯下身子,“闻”准群众的真实声音。“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深入调查研究是了解基层实情、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从群众的口中,可以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最有效的信息。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值得信任的良师益友,基层是我们最值得调查研究的沃土,党员干部要经常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去“接地气”,多与百姓交流、与百姓交心,通过实地了解、走访调研等多种方式,把准民生痛点难点,倾听群众诉求,切实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收集上来,把群众的声音听准、听全、听实,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才能使调查研究走出“作秀”“走过场”的怪圈。
理清路子,“问”出群众的真实意愿。“雾里看花花非花,水中望月月非月”,调查研究若不透彻,便如同身处迷雾中,看不清事物的本质特征,找不准分析研判调研对象的“路子”。党员干部要学会问百姓之需,问百姓所急,在调查研究中了解真实情况,把握基层实际;要学会问自己之过,问自己所为之事是否正确、是否妥当;要学会问群众之言,问群众所说之言是否真实、是否可行;要学会问发展之路,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解决矛盾问题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调查研究的过程变成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过程。
结下果子,“切”出群众的最大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党员干部要做实调研“后半篇文章”,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能解决的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通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务实有效的改革创新举措,就能最大程度的凝聚民心、形成合力,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新进展、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