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实在丢人,《巴黎圣母院》这本初中推荐读物,我硬生生拖到了大三才去一展其芳华。
这本名著中的名著,读下来给人的感觉,就如同作者在向你描绘一件古物瓷器,通过他的慢慢阐述,你可以清晰地去感触它顺畅的轮廓,与此同时,瓷器极具质感的材质触感以及因为历经时间洗礼而留下极其细小的残缺、裂痕也一并浮上眼前。作者雨果用其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将人世间的善与恶,美与丑,强烈而又鲜明地抛给读者,因为被赋予的夸张描绘,里面的人物极具特色,几乎让每一位读者都可以达到过目不忘的地步,卡西莫多的丑陋,爱斯美拉达的美丽,腓比斯的英俊,克洛德·弗洛罗的阴沉,每一个人物都有着极具个性化的特征,由此构成了史诗般的悲剧故事。
《巴黎圣母院》一共有十一篇章幅,但第三篇和第五篇游离于剧情之外,第三篇是作者对于巴黎圣母院以及哥特式建筑的描述,第五篇是作者对于“这个将要杀死那个”学理的阐述,这两篇“闲文”的存在展现作者为诗人、为建筑史人和思想家的身份。
爱情永远是人类不停追逐的话题,每个人都在期待并且渴望着爱情,我们渴望着去爱人,也期待着被人爱,但真正当爱情来临的时候,她会将会把我们变成怎样的模样,会把我们推向何处…….我们美丽而又灵动的舞女爱斯美达拉因为爱情成为了可怜又可悲的亡命之徒;丑陋木讷而又憨厚忠诚的卡西莫多因为爱情,其坚硬而又漠然的灵魂有了生命的气息;钻研学习而又刻板严肃的副教主克洛德·弗洛罗因为爱情而变得面目全非,曾以为知识将是他毕生最大的追求,谁知花前月下也让他好生羡慕。
故事发生在1482的巴黎城,小有名气的吉卜赛舞女爱斯美拉达和她的小羊加利的表演往往可以吸引大量市民的围观,极具规模的圣迹剧与之相比也会黯然失色,被夺走关注失意愤懑的圣迹剧作者格兰古瓦决定在一天晚上尾随爱斯美拉达,不料在途中看到爱斯美拉达遭遇卡西莫多和其同伙的绑架,而后遇到军官腓比斯的营救才得以安全——这一事件,诱发了《巴黎圣母院》的整篇悲剧。
之后阴差阳错,爱斯美拉达为救格兰古瓦,两人成为了名义上的夫妻,而卡西莫多则受到法官审判,要在耻辱柱边受到鞭罚,善良的爱斯美拉达再一次向无助濒死的同伴伸出援手,向遭到无缘无由谩骂、孤助无援的卡西莫多递上诚挚而又温暖的援助。爱斯美拉达并不知道这样的举动对于卡西莫多来说是多么的珍贵,她并不知道这样的举动让卡西莫多饱受伤害而漠然的灵魂寻求到了一丝不敢奢求的温情,她并不知道她已经融入并改写了卡西莫多的灵魂。
爱斯美拉达并不知道自己对于卡西莫多的影响,但她知道她找到了自己的梦中爱人,那个拿着长剑于危急时刻营救她的军官就是她梦寐以求的爱人,她疯狂地爱上了他,她可以为他放弃自己的信仰、放弃自己的坚守,但是,在两人的一次幽会中,一个黑衣人的出现打破了爱斯美拉达平静的生活以及对于爱情的所有追求,黑衣人刺杀腓比斯后就逃离现场,留下了可怜的爱斯美拉达和不知死活的腓比斯。
爱斯美拉达走上了被审判的曲折道路,而黑衣人的面纱终于掀开——那个“把自己关在书本的围墙里,贪婪的学习、研究,迄今为止只关心自己的智慧如何借助科学而扩展,自己的想象力如何依赖文艺而成长,还没有功夫感到自己的心灵的位置”这样的一个人,而他之前所有的行为都来自一个不可思议的原因,他爱上了爱斯美拉达,他爱上了这个灵动的舞女,他的爱情让他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人世情绪,他的爱情逐渐将他变成了另外一个毫无关联的人。之后的剧情逐步拉开了悲剧的帷幕。
克洛德·弗洛罗的爱情让他变得尖锐、霸道,对于他得不到的爱斯美达拉,他也不允许除他之外的任何人去占有,得不到的就要毁灭,这一理念在浪漫主义小说中被作者加以强化,使其更加激烈。克洛德·弗洛罗爱爱斯美达拉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爱情这一美好而又温软的情感并没有带给这个可悲的男人美好的体验,爱而不得而导致的痛苦、妒忌这些爱情衍生物占据了他的所有,他需要重生,他需要在毁灭中重生,他需要在煎熬中毁灭掉他得不到的爱斯美达拉,从而寻找到灵魂的重生。
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卡西莫多的爱情,他同样深沉地爱着爱斯美达拉,他同样处于爱而不得的水深火热之中,但是明显卡西莫多对于爱情的态度是站在克洛德·弗洛罗的对立面,他敬仰那个爱着的女人,他甘心臣服于她,他的爱情只希望爱斯美达拉幸福就好,他的爱情仅仅只对他有要求,要求这他倾其所有地去保护爱着的人。他为了不让自己丑陋的面容吓到艾斯美达拉,可以终日只守在门外,默默地保护着她;他为了爱斯美达拉,可以冒着生命危险去高处砸碎可怕的雕像;他为了爱斯美达拉,可以去等待并恳求腓比斯去看一看那可怜的爱人。
两种对待爱情截然不同的方式,克洛德·弗罗洛的专属霸道,卡西莫多的甘愿付出,我并不能直接的给出评论说谁对谁错,在爱情当下,被肾上腺素所操控的情绪中,又有谁是错的?有很多人会去批判克洛德·弗罗洛的自私,因为得不到而要去摧毁,因为不能拥有而要去毁灭,而去称赞卡西莫多隐忍和付出。出于人道的制高点,卡西莫多确实伟大,他甘心不求回报地爱着爱斯美达拉,即便她朝朝暮暮在思念着别人,即便她选择了那只空有其表的花瓶,即便她不曾回头看过自己。但是站到狭隘的世俗观点来看,这样一味付出的卡西莫多快乐吗,在爱情当中成为如此卑微的一方,这样的爱情难道就是应该被我们所推崇的吗?
当然,在小说当中,各类人物的特点都被无限放大,克洛德·弗罗洛过度的控制欲及占有欲,卡西莫多过度的外表的丑化及内在的自卑,让我们更加鲜明及直观地察觉出这些深藏我们内心但却并不曾注意到的情绪。在现实的爱情当中,更多的人是克洛德·弗罗洛和卡西莫多的结合人格,爱情会把他们变得面目全非,他们渴望去拥有一段不羡鸳鸯不羡仙的爱情,他们想要将爱人占为己有,他们也会因为不如意的爱情而嫉妒,但往往爱情的到来会磨去他们坚硬的盔甲,使他们只身裸露,将其最为柔软的地方双手奉送。
我相信任何一位历经过爱情的读者,都可以在这部小说各个人物的身上找到隐约的自己,或许是那稍显霸道的克洛德·弗罗洛,或许是那甘心卑微付出的卡西莫多,亦或许是那在爱情里迷失自己的爱斯美达拉……但不管是怎样的自己,我都希望爱情可以给予我们追求的勇气以及爱人的柔软,希望我们所有的甘心付出,都可以得到温暖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