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记忆与传承》

终于读了张克群的《记忆与传承》。因为之前在网上无意间看过一个短片,便对她书写的这本建筑杂谈异常着迷。

这本书文风质朴,配上作者亲自画的插图,可读性非常强,让人在轻松与有趣的文字中窥探到一部分中国的古村落、古城镇的风貌与秘密。

张奶奶在视频中讲,她不认同中国人缺乏信仰这种说法。今日读完这本书,方才明白,中国人的信仰,那些我们常在书中读到过的孔孟之道,其实是以更生动、更接地气的方式藏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百姓屋檐下,它们以敬祖、祭祖等方式真实地存在过,遍布在中国农村各地的建筑——尤其是祠堂中。它们又何尝不是发挥着西方农村教堂的作用?过去祠堂的存在,时时提醒中国人要自律,不做对不起祖宗的事情,教化族人要耕读、要孝悌、要睦邻、要勤俭等等。

曾去过两次老徐家的老宅。记得村子里有一座徐氏祠堂,当然因为我无知又不求甚解,并不知道它属于宗祠、支祠还是家祠。过年的时候,我和老徐因为在建德停留时间短暂,只是让徐爸爸自己去祠堂拜祭(当时全国疫情还没有这么严重)。现在想来,这要是发生在几百年前,是何等的忤逆之事啊。想起夏天和姐姐一家去了安徽的宏村,也许是一种缘分吧。徐家老宅,也是这种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这座晚清时期的建筑,虽具体建造时间已不可考究,但头顶那些精美的房梁、牛腿,甚至是地面的青石,都透露着满满的年代感和历史感。

再说回信仰的事。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缺乏契约精神,我想是有几分道理的。如果我们过去的精神净土曾藏在老家的祠堂牌坊间,如今又有几个年轻人会主动想起回乡祭祖?我们拼命涌入大城市谋生,留下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村庄中继续维系祠堂之事。

或许文明的兴衰终有其合理性,每一个时代也都不是最坏的时代。商品经济越发达,农耕时代越走远,我们对血缘、宗族关系的依赖就越弱化。古代建筑对现代生活来说有许多不便,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糟粕。但想到我们曾经代代传承的建筑审美、精神乐土,已经被千篇一律的钢化玻璃、涂料瓷砖所堆砌起来的楼房所快速瓦解,心中还是有一丝遗憾的吧。

2020.3.14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个暑假出游想法很多:泰国、芽庄、青岛、宋城、上海、象山,最终,杭州的宋城西湖成为我们短途游的首选,因为赢在了...
    一朵白兰阅读 410评论 1 4
  • 1.不读书不学习不思考,会迷茫颓废,感觉难受。 2.设立自己的法,不知道怎么下手,就参考别人的,按自己实际修改。 ...
    惜惜阅读 257评论 0 0
  • 文 | 蚂蚁先生 微信的好友关系状态一般分为3种:正常、删除好友和黑名单。 可能是微信团队出于对用户体验的考虑,微...
    Mr_Ant蚂蚁先生阅读 2,917评论 0 1
  • 今天的话题是汽车改装,汽车改装一般是改两个地方一是外观(也就是改车型)二是改动力。入门级的汽车改装爱好者,只...
    巫山烤漆阅读 358评论 0 2
  • 盛世光年,巧笑安然。 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暖》 我张开双掌 透过指缝看向阳光 微眯着眼 刺目又彷徨 走过的路 ...
    路木乔阅读 311评论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