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副板书:春天
你对“春天”有什么感受?
甲:春天有轻柔的风。
乙:春天有柳树。
同学们,你们觉得她的表述有没有问题?(……)
春天有柳树,冬天没有柳树吗?冬天柳树去哪儿啦?(同学们一下明白了,齐说刚才乙同学表述不准确)
乙同学,你能修正一下你刚才的表述重新回答一下吗?(春天有绿绿的柳树)
对了,春天柳树长出了新叶,绿绿的。
还有哪些同学愿意谈谈你对“春天”的感受(春天有五彩缤纷的花;春天阳光灿烂;春天燕子飞回来了;春天小草发芽了,柳树绿了;春天树绿了,花儿红了;春天梨花开了;春天冬眠的动物醒了)
你知道有哪些冬眠的动物醒了吗?(有蛇,有熊,有刺猬,有青蛙……)
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春天的感受,很好,说明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晴。但有一样事物同学们没有说到(什么?)
就是你们啦,就是你们这些天真活泼的小孩子,到了春天,你们就会到公园里,草地里,山坡上……干什么?(放风筝)
对了,除了燕子,柳树,花朵……你们也是春天的使者!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小孩子放风筝的事,这首诗的题目叫……(村居)
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小手跟着老师写诗题:村居
齐读(村居),再整齐响亮地读一遍(村居)
谁能说说这个诗题是什么意思(春天的乡村;乡村生活……)
同学们,上学期我教过你们理解古诗的方法,就是先一个字一个词的理解,然后再连起说,比如这个“村居”,先我们来看“村”是什么意思(乡村;农村;乡下)
你们说得都对,但我们这里选“乡村”,“农村”听起来不够美,请把乡村批注在“村”字下(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居”是什么意思(居住;邻居;居民……)
这里应该是“居住”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在乡村居住”。那么是说谁在乡村居住呢(诗人高鼎)
对,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在乡村居住时看到的景象,那么他究竟看到些什么景象呢?
谁愿意来把诗人看到的景象读出来(指名读)
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字音咬得很准;很生动;“纸鸢”的“鸢”字音读得特别准……)
同学们说的都是优点,有缺限吗,谁来说说看(……)老师来说说他朗读的缺限:他读第一句时起读不够熟练,读了两次。看来昨晚没有预习,预习了吗(预习了)读了几遍(一遍)怪不得,一遍怎么行,至少要读五遍才行,现在请同学们把这首诗从头至尾读三遍。
生读。师读。
老师三遍读完了,你们读完了吗?(读完了)
现在请甲同学再来读读,看看练读三遍后有没有进步(甲读)怎么样?进步了吗?(进步了)嗯,进步很明显,记住,以后预习课文,要多读几遍。
抽个女生来读读(女生读)
怎样,评价一下(声音动听;有情感;准确熟练……)同学们,你们评价好主观哟,不要因为她可爱,喜欢她,就过度夸耀,我们评价一些东西,事情的时侯还是要尽量客观,你们刚才说她读得准确,老师却发现她有个词字音没有咬准,就是第一句中的“二月”两字,乙同学,你再读读看这个词(乙读)
应该这样读(示范,生齐读)乙同学再读读看(对了,这样读才对,字音一定要咬准)
现在男女生来比比看,谁读得更好(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老师要说,男女生都读得不怎么样,感觉不对,老师要问下你们,春天来了,阳光灿烂,你们来到草地上奔跑,放风筝,你们的心情怎样?(开心,喜悦)
对了,那么应该怎样读?(读得开心一点,奔放一点)现在先听老师读,你们感受一下,然后再来试试。
师范读。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要想读得好,读到味,我们还要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现在老师请个同学来读,一边读一边描绘出你从诗句中看到的画面。
指名读第一句(草长莺飞二月天),你看到了什么?(草绿了,鸟儿飞了)有点接近,谁愿意来补充(……)
同学们,我们刚才说过,要理解诗句,先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词的意思,“草长”是什么意思(小草发芽了)不错,谁能再来补充(小草生长了)很好,把两个答案合起来就是准确意思了,“草长”就是“小草发芽生长了”。
“莺飞”呢(黄莺在飞来飞去)说得很棒,“二月天”(就是二月份)对,二月是春天最早的时侯,我们也常常说“早春二月”,请同学们把“早春二月”批注在“二月天”下(板书示范)
那么这句连起来应该怎么说?(小草发芽生长,黄莺在飞来飞去,在早春二月)
同学们,古诗翻译成现代文,有时要把后面的词放在前面,比如这句,就应该把二月放在前面说:早春二月,小草开始发芽生长,黄莺在天空飞来飞去。古诗为了读起来押韵,有时侯会把本该在前面的词放在后面,比如这里,就把“二月天”放在了句尾。
现在请男女生古诗现代文对读,感受诗句描写的画面。
男女生古今对读,感受画面。
按以上学法学习剩下三句古诗。
打节拍读古诗,唱读古诗,比动作表演读古诗。
齐读背诵,结束本堂教学。
(课后反思:理解古诗花费时间较长,至使学生由开始的兴趣盎然到中途的意
兴阑珊,最后到打拍子读,唱读,动作表演读才把学生的兴趣再拾回来。
明天教学《咏柳》时,学生对每句诗的诗意,大概意会就行了,尽量让学生多读,让他们在读中去体会情感,想像画面,在读中领会诗情诗景,受到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