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跳舞,我经常在晚上的时候去广场那里和村里的阿姨一起跳舞。
家乡有个茶香节,还有两个月左右就到了,我们村选了一首广场舞去参加表演。
可是问题来了,年纪稍微大点的阿姨跟着学了好几天都没学会,教舞的老师被磨唧地没了耐性,学的人也慢慢失去了信心,学着学着都不想来了。教跳舞的老师教得不快,而是上了年纪的阿姨记性不好,教了下一组的动作,回头去练习已经学会的上一组动作时又忘了。
我在旁边看着,心里有点干着急。我不是教跳舞的组长,但是我希望想学跳舞的阿姨都可以学会,因为她们平时在家除了干活,没有什么其它的娱乐节目。我希望她们可以活得快乐一点,偶尔聚在广场唱唱歌跳跳舞,增进生活的乐趣。精神上有了一些寄托后,两邻居也不再会为那鸡毛蒜皮的事情吵半天了。
当那个教跳舞的人开音乐准备练习的时候,我走到后面,好心地提醒了那几个正在学的阿姨:
“现在准备放音乐了,你们可以跟着前面的人跳,这样学得快些。”
他们都站在那摇头,有的人说脚步跟不上,有的人说一点动作都不会。
看着他们烦忧的表情,我心底想: “我可以做点什么呢?”之前看到存在这种情况,因为害怕村里那两个教大家跳舞的老师“不高兴”,我不敢去插手。我曾经向教舞的老师建议过对其中几个学得慢的人,教的时候再慢些。可能老师教得也累了吧!
我走在了那几个阿姨的前面,硬着头皮,鼓起勇气提出来想教她们,问她们愿不愿意学。她们都高兴地点点头。
教的时候,要转动方向,我看见,有几个人站在播音机旁边,用诧异的眼光望着我。我装作若无其事,继续专心地、一步一步地教那几个阿姨跳。我活得坦诚,我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些和我一样学东西反映迟钝的人能把握住节奏感,学会跳那首舞。有些人会觉得我是做作或者想出风头,她们不理解我为什么这样做,所以我也没放心上,也没有必要去计较那么多。
有一天,等她们明白我的用心,也许就不会怪我了。
自从政府给村里配备了一台播音机,文化中心广场变得热闹起来,村里闲着没事的人,就聚集在那里唱山歌跳广场舞。天气好的时候还会看见一群群的小朋友在那里一边玩耍一边看大人跳舞,玩得可开心了!
以前见面像仇人一样的两亲戚,当初村委会的委员动员大家参加唱歌跳舞的文化活动时,双方态度很坚硬: 她去不去?她去我不去。
几个月后,我看见那两个长年不相往来的人,同时站在广场那里跳舞,跳舞结束后竟然有说有笑,让我大跌眼镜。
村里有个朋友对我说,她回了趟娘家,住了一个多月,再回到家时,发现她家婆的态度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让她摸不着头脑。因为,她家婆对她态度不好,平时叫她都是爱理不理的样子,问她点什么事情她就瞪眼看你不说话。对别人倒是客客气气,唯独对自己媳妇说话就尖酸刻薄。这回不一样了,说话小心翼翼: 你吃不吃这个? 你累了就休息下啊,有活慢慢干嘛!你看这个菜这样煮合你口味吗?
难怪我朋友有点接受不了这种反差。有一次,她在村里的小道上遇到邻居家大婶,和她聊起来,说着说着,她说起了家婆对自己的态度改变了,她觉得很奇怪。大婶笑着说:“是吧!我最近经常找她去广场跳舞,可能是心情变好了吧!我们跳舞跳完了之后也会坐在一起聊天,大家说起你,都羡慕她。说你对家婆的态度好,无论家婆多么不开心,都还是装作不知道地继续该怎么对她好就怎么做。现在这个时代,能对老人家可以如此宽容的人,已经不常见了。大家劝告她: 不懂珍惜,到时被你气走,别后悔啊!”“原来是这样啊,有大家帮忙说话,日子也会有所不同啊!感谢你们!”朋友觉得,委屈了这么久,有人替自己说话,以后的日子应该会顺一些。
原来,她回娘家之前,刚好村里组织跳舞,她知道家婆平时在家每天忙忙碌碌,生活很单调,她建议家婆去参加,可是她家婆思想守旧,过不了那关: 我们年纪大了,手脚不灵活,跳得可难看了。后来,当她遇到她家婆在村里最好的朋友——邻居家大婶,一个乐观、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人时,她叫大婶帮忙说服自己家婆去参加各项活动,把心态放宽,就不会整天为一些小事烦恼,也不会一天到晚拉长个脸,总觉得别人欠她的钱一样。
这就是精神文化生活带给农村人民的变化。家是小小国,国是千万家。生活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一个人的想法可以改变一个家庭,而一个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幸福中国平安中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天津扎根农村的文化服务队送文化到农民家门口的新闻。
他们是一支扎根在农村、山区的文化服务队,常年奔走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为广大农民群众放电影,多方面了解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用心琢磨群众的喜好,引进一批受群众欢迎的一批老电影,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文体中心,感受文化艺术的强大魅力。
文化服务队的活动发挥了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开拓农村文化市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保证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创造良好的农村精神文化环境,是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维持社会和谐有序,共创平安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