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了一期14的写作课,虽短,但确实有收获。
我是8月份才开始公开写作的,别人告诉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一开始我真的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很随意。我又不是什么天赋选手,很快我就无话可写。
写作,不单单是写,更多的是积累,大量的积累输入。
这次的写作输出课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素材积累是有方法的,原来不是所有的素材都叫素材的,原来写作也可以定好模板的。
以前我积累素材,真的就只是单纯的把素材原文摘抄下来,需要用的时候再去翻阅,用的时候才去加工素材。而且因为是纸质的,查找翻阅的时候很不方便。这样一来,写作就很耗时,效率比较低。
现在积累素材,我开始有意识的去记录扩展素材给我的触动点,为什么会有触动?是有什么感悟?一开始不一定要写很多,几句话也可以。一个词拓展成一句话,一句话拓展成一段话。用点连成线,由线围成面。等水平渐渐提高,直接将素材扩展成一篇完整的小短文,那需要这些素材的时候就能直接用,无需再加工。可以想象那时写一篇文章能省多少时间呀!
并且我开始用上记录笔记的电子工具了,分类保存,并加上关键词。这样我想用的时候就能很快搜索到。
这次课程里的“拓展成文三度法”,笔记有尺度,文章有规范;笔记有力度,文章有效能;笔记有温度,文章有能量。我特别喜欢这个方法。
“笔记有尺度,文章有规范”:如果将不同类型的文章都列一些标准或者模板,
比如黄金思维圈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比如皮皮的方法:金句+案例总结+链接记忆+感悟延伸+方法总结;
把大致框架定下来,这样,行文就有了方向,只需再填充素材进来。如果素材库里刚好有适合的素材,只需用小标题形式缝补到文章里,拓展成文就很容易了。
“笔记有力度,文章有效能;笔记有温度,文章有能量”:这两“度”提醒我写文章需要能切实解决一些问题,需要自己真情实意的感悟和总结,这样更能引起共情,不能沉浸在碎碎念和自嗨里。那样只能自我感动而已,写日记可以这样,但是公开写作不能这样。
这次课程里还有很多方法值得去细细回顾,但最重要的是需要将体会到的知识点用到实践中去,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刻意练习,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会真正掌握这些知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写作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路还在前方延伸,愿我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收获越来越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