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三十,接受也罢,抗拒也罢,人到了一个需要直面死亡的年纪。年岁渐长,最倔强的、最强悍的个性都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没有哪个生命可以对抗时间!
而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前两天得知娜姐的奶奶肝癌晚期。从娜姐口中依稀想象的到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太太,开朗爱笑。和天底下所有可敬的奶奶一样:带大了娜姐,后来娜姐创业,拿出了自己的棺材本。这一次,是一个非人力可及的死局。这是个悲伤的故事,也是作为局外人没有办法感同身受的一种伤痛。死亡,不会因为品格高尚悲悯过一个人,也不会德行有失而刻意惩罚过谁。死神面前,命如蝼蚁。
既然,死是必然,命运不由自主,总归要选一个自己欢喜的死亡节点。
孔子在《论语.里仁第四》中说:“朝闻道,夕可死也”。济慈在《夜莺歌》也提到:“Now more than ever seems it rich to die.”意思是:现在死比任何时候都丰富。中西方在死亡节点上,观点是一致的。要趁生命最丰富的时候死,过了那良辰美景,死在一个平凡枯燥的场合里,那就不值得了,甚至于死本身,像鸟歌与花香一样,也可以成为生命中最奢侈的享受。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若可以死的欢喜,自然也要活的畅快。不求诸抓得住的现在,而求诸渺茫不可知的未来,即身怀珠玉而向人行乞。你是否活的欢喜,就看你对许多事物能否欣赏。
“今夕何夕,得遇君子。”是爱情初见时朦胧而单纯的美好。大千万化,方寸巍峨,松涛云影,山河入画。。。。。。。慢慢走,欣赏啊!刹那中自有终古,微尘中自有大千,而汝心中自有天国。这一层的境界便是佛家”倡无生,破我执”。
生命原就是化,就是流动与变易,整个宇宙都在化,物在化,我也在化,只是化并非毁灭,草木鱼虫都在化,他们并不因此有所悲喜,而全宇宙也不因此有所损益。特别看待我化,便是我执。了解一切,便是宽恕一切。生死之间,你我都该释然。爱过恨过,终归天地万化。
最后,用一首诗作结,从来处来,到去处去,最终活的清明自在。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