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齐帆齐老师故事力私房课第二课复盘。
在第1课学习中,老师带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故事以及故事与小说的区别。还讲解了,当我们手中有一个故事素材时,如何通过自我判断和巧妙构思来写出有价值、读者爱看的故事。
课程最后老师强调,故事要有清晰的框架,才能逻辑清晰合理。搭建框架的方法就是你写故事之前,要用一句话描述出你的故事内容,也就是这篇故事的中心思想。
搭建完故事的框架,就进入了下面课程的内容。
第二课的内容,把握“起承转合”方法,梳理出故事的完整结构。
很多初写故事的小白作者包括我自己都有这样的困扰。那就是脑子里有了一个故事的梗概,也能总结出一个故事框架,却不知道如何具体展开来写成一个完整故事。
课上老师教的方法就是利用起承转合的方法搭建故事的完整结构,让故事情节合理,节奏紧凑。
打个比方,你通过故事素材梳理出的中心思想,就相当于一个人的心脏,那么通过提升整合方法搭建出的完整结构,就相当于人体的骨架,支撑着整个人体。没有心脏,人不能称为人。没有骨架,也不能支撑起身体。
理出故事结构常用的方法就是起承转合。起承转合到底是什么呢?
起,就是故事的起因。写故事时,我们通过起的部分,将故事的起因说清楚,抛出读者想知道的问题,引入下文。
承,就是故事的发展。故事是怎么发展下去的?是怎么进行的,都在承的部分阐述清楚。
转,就是故事的转折,这也是故事精彩之处。一般在故事的2/3处,往往有一些小插曲,小转折的故事才够精彩。
合,就是故事的结尾。最后通过合的部分将整个故事合在一起,让人明白这是个什么事儿,结局是怎样的,从而引起读者情绪的共鸣。
没有情绪就没有价值。没有承接和铺垫,也就没有故事的高潮部分。没有结尾的整合总结,也就没有情感的冲击。几个部分紧密结合,且缺一不可。
起承转合在故事的具体应用中也可将承和转合并为一部分,变为起承合三段式应用。也就是承接和转折结合起来写,一并变成故事的发展过程。
通过这样一讲解,你是不是有了一点写故事的思路了。
除了结构,在讲故事时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个的小问题。
1.讲述者视角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 ,有代入感,缺点是有些地方不能呈现全面,第三人称也被称为上帝视角,它相对其他人称,阐述能更全面,所以选择最多。具体选择时可结合故事的内容来进行选择。
2.故事开头时间的选取。可以选在即将开始时,也可以选择已经发生时,或者从中途写起 。这个主要根据故事的主题来确定,能从引发读者兴趣的情节写起最好。
3.写故事主要用阐述或描述性语言,叙述中不要有太多的画外音。不要评论人物或情节,引导情绪,要把评论的空间留给读者,让读者从故事情节中自发的产生情绪价值,这样才最能打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