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岁看大。意思是小孩子的性格在童年就已经基本形成了。这还是很有道理的,至少在我身上是这样。
我爸对我很早就开始了启蒙教育,所以我从小就是个读书成绩很好也很喜欢读书的人,还特别喜欢那种文质彬彬的读书人模样,比如说我家隔壁邻居一个姓文的医生叔叔。
读书成绩好意味着要很真地读书,要精益求精,注意那些有细微区别的知识点,避免别人和自己犯过的错误。这就很容易形成完美主义的苛求,看人看事情都会很敏感地先看到缺点和问题,而不是先看到别人的优点和事情的意义。这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自己的情商。
成绩好还意味着习惯于勤奋刻苦,因为无论记忆力有多好,遗忘曲线只能通过足够的反复记忆来克服。但如果是因为喜欢读书而取得好成绩,这种勤奋刻苦就不是一种负累,而是很轻松愉快的享受。这是优秀学生的突出特点,因为学什么只要能学得很开心,一般都会学得很好。轻松愉快地取得好成绩,这种欣快感会让人迷恋,同时也会使人在遇到真正困难需要苦熬的时候贪恋轻松妄图取巧而毅力不足。
学习好,还轻松愉快,自然在课堂上和老师的互动就很积极。经常是老师刚讲上一句,我就会反应很快地接上下一句。老师提问时就更是如此。这样一来,老师上课的精神和气氛是很好的,但其他同学的答题机会就被抢走了,也因为比较而形成了心理落差,最后是我的逞能会疏离同窗之情。
读书多了,喜欢的都是那些又善良又聪明的人,对书里书外看到的任何人性缺点都会有强烈的厌恶和排斥,憎恶非常分明,自然过于理想主义。
另外,我的童年是在医院大院里度过的,那时候身边的医生叔叔和包括我妈在内的护士阿姨都是真正的白衣天使。他们心肠慈悲,态度认真,对病人讲病情时和风细雨,医护照料也是尽心尽力。这样的环境也加强了我对自己和他人的理想主义期待。
隔壁的文医生叔叔戴着一副半框眼镜,温文尔雅,是我心目中的知识分子模样,也是我当时的心中偶像。他偶尔的深思和忧郁神情,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到现在还能清晰浮现眼前。
我原本也一直以为自己要成为一名知识分子的。那样一来,我所有的从童年就形成的性格就都吻合了,那样我也会幸福得多。
可惜未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