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儿童人格教育》这本书,感悟颇多。
《儿童人格教育》这本书的作者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著名的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家,所以作为心理学的门外汉读这本书很困难。但是书中列举的一些的问题,我们都能找到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影子。
通过书中的观点,我们都能找到解决那些问题的方法。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就是孩子三岁到五岁所形成的性格和人格基本定型,对他今后的一生有着巨大的影响。
所以作为父母在孩子的这段时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对此我深以为然。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书中告诉父母作为父母应该具体做一下四件事情:
一、用“儿童人格统一性”来理解孩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我们总是“见招拆招”,只会解决当下发生的问题。通过书中的学习,我了解到如果父母只看到孩子单一的具体问题,就永远找不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办法。因为,在儿童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第一个应该被看到的现象,就是“儿童人格的统一性”。
想起有的时候孩子不开心的时候总会把玩具弄的乱七八糟的,而我却只关注了孩子到的这个错误,没有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令他不开心才会发脾气弄乱玩具。
二、引导孩子寻求有益的优越感
人格形成过程中,每个人都会产生优越感。
但是不同的心里动机会将这种优越感转化成不同的行为。
心理健康的儿童会勤奋学习,懂礼貌,遵守纪律。
而之前新闻上报道的种种问题学生,犯罪青年就是因为儿时心理发展不够健康,有很强的妒忌心,甚至有很强的攻击性。
所以我们培养孩子要努力帮助孩子有优越感转化为有益的行为,帮他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当然同时也有益于个人和家庭的成人。
三、预防孩子产生自卑情结
在我们的那个时代,我们的父母总是在用贬低的方法激励我们去努力去进步。就算孩子取得了进步,受到了别人的夸奖,自己的父母也总是用“谦虚”的话贬低自己,然而我们这个时候心情犹如跌落到了井底,自卑感油然而生。
无论我们做错还是作对,收到的回应永远是负面的,慢慢长大后才懂得父母的苦心是用这个方法去帮我们改正错误或是激励我们努力避免我们骄傲自满。可是这样只会加重我们的自卑感。
四、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帮助孩子适应环境
学到学到这一点,我才深刻的明白了,为什么国家规定儿童三周岁就可以上幼儿园了,好多家长也反应,孩子才这么小自理能力还不行,去幼儿园也学不到东西,不如在家里舒舒服服的。
其实幼儿园就是让孩子学习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沟通,学会适应环境,以此建立“社会情感”。
“社会情感”建立的好坏直接影响今后人格形成的好坏。
所以,为了孩子发展出健康的人格,父母需要锻炼孩子必要的社会适应能力,帮他们发展出良好的社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