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四个步骤与分析阅读的前两组规则是相互辉映的,这里面讨论了:
这本书在说什么?
如何说明的这是真实的吗?
这与我何干?
而在主题阅读中,对于讨论也要回答同样的问题。
1、客观的必要性
要完整的分析一个问题或某个主题,得指出这个讨论中的主要议题,或是一些基本的知性反对立场。
换句话说,主题阅读的目的,并不是给阅读过程中发展出来的问题提供最终的答案,也不是给这个计划时候的问题提供最终答案。我们希望在追求理解的过程中,可以而且应该多贡献一种不同的形式。而这样的形式必须是绝对客观又公正的,而这种特质,可以用这句话作总结:“辩证的客观。”
当然,这是个严格的理想,一般人是没法做到的。哪怕我们想着要保持中立,偏见可能会以各种微妙的方式进入你的脑海——可能是总结论述的方式,可能是因为强调与忽略的比重,可能是某个问题的语气或评论的色彩......
为了避免这样的危险,就需要读者不断的回头参阅诸多作者的原文,重新再阅读相关的章节。并用自己的那一套中立的词汇做出总结,同时还必须仔细引用作者的原文,以免对文意有所扭曲,这样阅读者才能自己判断你对作者所做的诠释是否正确。
2、如何应用主题工具书
主题阅读的根本问题是:除非你知道要读些什么书,否则你没法进行主题阅读。也就是说你不知道你如何开始,就没法做主题阅读。
理论上来说,如果你对我们传统中的主要经典作品有一番完整的认识,对每本书中所讨论的各种观念都有相当的认知,那你在主题阅读上就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没有,那你就需要一本工具书,能告诉你在广泛的资料中,到哪里去找与你感兴趣的主题相关的章节。
譬如名为《西方世界的经典名著》,包含了三千中话题或主题,每一个讨论到的主题,都可以按照页码找到相关相关的参考资料。
这种主题工具书能从三方面帮助刚开始做研究的人:启动阅读, 建议阅读, 指导阅读。
在启动阅读方面,主题工具书可以帮助读者就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启动他对一些经典著作的阅读,帮助读者先读进去。
主题阅读加上工具书,还能从三种不同的方向指导关系:
第一,读者阅读的章节所涉及的主题,能够给发一个诠释这些章节的方向。
第二,针对同一个主题,从许多不同的作者与书籍中收集出来的章节,能帮助读者强化对各个章节的诠释能力。
第三,如果主题阅读运用在许多不同的主题之上,当你发现同一章节被主题工具书引述在许多不同主题之下的时候,这件事情本身就很有指导阅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