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或许是这一生中对我们成长影响最大的男人。20多年来,父亲一直默默的在身后守护着我们。而长大后,才知道父亲年轻时也是一个有梦想的人。
1.
爷爷当了一辈子老师,受他的影响,家里很多书一直都不舍得扔掉。就这样留着,许多年了。我小时候,没事喜欢到处翻东西,看到过父亲读高中时候的书,上面的笔记,密密麻麻。
一次,我还翻出了一个很大的信封,信封上的地址是某个出版社。摸上去,信封里厚厚的一摞。打开一看,是一本手写的很厚的本子,已经发黄发旧了,用线订的整整齐齐(父亲那个年代,没有订书机,都是用针线串起来的)。仔细一看,上面写的竟然是英语,第一页是一个目录,列的是从A开始的单词……是一本英汉词典!信封里还有一封信,信的大致意思就是由于出版社这边调整的原因,这本词典不能出版了,抱歉。
看到之后,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一本词典就这样夭折了。那一张张纸上,每一个字母,每一个汉字都是父亲一笔一笔写的。在当时的环境,要完成这么厚的一个书稿,父亲要花多少个日夜,多少精力和汗水?隐隐的有些遗憾。不知道当时父亲收到这份退稿时,是怎样的心情,肯定也难过了好久吧。一个年轻人写书的梦想,就这样被击碎了。
这份稿子的事情,我从来没有告诉过父亲,也没有打听过关于它更详细的东西。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机遇,但仅仅有机遇也是不够的。你足够好,上天才会眷顾你。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但准备好了,又能怎样?如果这份书稿在当时发表了,我相信它可能会带来一笔大额的稿费,可能会就此改变父亲的命运。可能父亲还是差那么一点点吧。这算是一次失败吗?我想,不是的。至少父亲曾经很努力的去完成了他想要做的东西,为了心中的梦想竭尽全力。
父亲这一辈子,说起来算是一个精打细算的人。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买零食。但对于两件事,他毫不吝啬,很舍得投入。那就是无线电和音乐。
2. 父亲和无线电
父亲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捣鼓各种东西,尤其是各种电子产品,当时可没有电脑,看的都是黑白的小电视,用的多的也就是收音机。什么东西坏了,父亲自己拆开研究研究,就能修理好。当时,村里人笑称他“二极管”。
小时候,父亲经常会买来一两本无线电的期刊,在炕上津津有味的读着,从没看他读什么东西那么投入过。书也越来越多,我记得家里有一个柜子,里面都装满了他的书,还常常有叔叔来家里借。期刊里有一次搞征文比赛,主题是“我和无线电的不解之缘"。父亲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寄过去。许久,来信了,竟然获奖了。奖励了两大本无线电期刊的合集,可把父亲高兴坏了。
经常会有邻居过来找爸爸,家里电视看不见了,让爸爸过去看看。老头老太太经常拿收音机过来,收音机怎么不响了?父亲真的是专治各种电器疑难杂症。当时,我还觉得父亲怎么不开个修理店,生意肯定不错。父亲呢,总是想去系统的学习修理技术。然而,在三个孩子这样的家庭,又怎么能放心的下呢? 直到现在,父亲偶尔也会说起当年,可是年纪也大了,眼睛花了,脑袋也健忘了。
如今,这是一个全新的电子时代。人们离不开智能手机和电脑,就连各种家用电器也开始智能了。父亲一直对电脑保持着相当大的兴趣,说这个和以前的不一样啦。
3.父亲和音乐
说音乐,或许谈不上,只是父亲特别喜欢音响。现在市场上卖的都是成套的家庭影院了,不知道还能不能买的到。小时候,家里有大大小小的音响,经常拿来当磁铁玩。父亲很舍得花大价钱买音响,说音质好。印象中,父亲用木头打制的那一套,用来听广播,放磁带听歌都可以。摆在家里,用了好多年,当年各种照片上都有它的影子。母亲说,我们还在她肚子里的时候,她就经常听音乐,在我们很小的时候,音乐放再大声我们也照睡不误。
之后大概九几年的时候吧,家里添置了一台功放器,那时候父亲很舍得啊,记得花了300多吧,可那时候的300多差不多是现在的一千块了。有了功放,家里那个喇叭作用更大了,各种高低音一调,喇叭里出来的咚咚声都不一样。父亲常感慨自己年轻时都可以去做调音师了。陆陆续续,家里会不断买磁带,当然都是父母爱听的那些。
有一回,我看父亲拿着一盘《还珠格格》主题曲的磁带回家,那可是小燕子最火的时候。我不相信,平时不听流行歌曲的父亲,也会想听小燕子的歌?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不是他买的……就问,这是捡到的吗?父亲说,怎么会是捡的?我买的。问完之后,直到现在,我心里还挺内疚的。可能就是像现在人们常说的,你可以嘲笑别人,但不能嘲笑别人的梦想。我当时不该那样嘲笑父亲。记得后来父亲也听了听,说歌不好听啊,就再也没听过。
后来家里买了DVD,瞬时就又多了好多光碟。父亲没事时,就拿着话筒唱两句。父亲常爱唱《父亲》,唱《母亲》,饱含深情。唱《蓝莲花》,那沙哑的嗓音,还是有那么点味道。
父亲这一辈子也真没别的爱好了。今年,父亲脚砸了,在家休息好长时间。回家看他时,他说想买个点歌机。恕我愚昧,当时我还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后来上网查才知道,就像KTV 里的那种可以点歌。心想,父亲还是很有追求的啊。
4.
父亲从小有四个弟妹,在家里是老大。正因为是年龄最大的孩子,无论是干活还是挨打都是受的最多的。小时候,家里很穷,爷爷在外教书微薄的收入,难以养活整个家。父亲跟着奶奶一起干活。春天耕地种地,浇水,夏天割麦子,秋天挖地瓜,冬天捡煤球。每天放学回家都要捡柴火,帮奶奶做饭,时不时还会挨揍。
我们家有三个孩子,父亲和母亲一直辛苦供我们姐弟3个上大学,直到今年弟弟也终于毕业了。对于父亲,这样的家庭环境,不仅没办法给予他支持,也一定让他的肩上载满负担。父亲年轻时的梦想啊,就这样一直安静的搁在心底。
儿时,眼里的父亲是严厉的。父亲在外打工,隔一段时间才回家,也很少会和我们很亲近,可能这就是大多数沉默的父亲吧。长大后,耳边总少不了父亲的叮咛,无时不刻不能感受到父亲那沉甸甸的爱。每个孩子都有心里最崇拜的男人,这个人,一定是父亲。
A father is neither an anchor to hold us back, nor a sail to take us there, but a guiding light whose love shows us the way.
父亲,既不是拉住我们的锚,也不是带我们航向远方的帆,而是用爱为我们指引前方道路的那道光。
很喜欢这段文字,特别美好。我的父亲,没有成为有名的作家,万能的修理师,音乐家……却给了我人生路上最好的指引。父亲这座灯塔的光芒指引了我20多年,如今我已经长大,工作,成家。好想对父亲说一句:爸爸,你还有什么想做的,让我来支持你的梦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