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读完了一本书,山口拓朗的《九宫格写作法: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摘抄了17个笔记。
02.
笔记很实用。具体如下:
>> 怎么样?首先请思考下页表格1-1中的9个问题,这是我们写作前的重要步骤。不要提笔就写,而是在“设定问题—思考答案”的过程中收集写作素材。
>> [插图]
用“基础问题”收集信息,用“铲子问题”拓展话题
>> 基础问题是为了收集与题目相关的基本素材(信息),而“铲子问题”则是为了获得更为具体深入的延展素材(信息)。
>>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22页表格1-2的9个问题中,哪些属于基础问题范畴?要想弄清楚这些,你得把握好基础问题的概念——“为了收集基本信息而提出的问题”。以下是正确答案。[插图]而铲子问题又有哪些呢?[插图]以上问题都属于铲子问题。
>> 基础问题问的是“事实”,它的答案是固定的。而铲子问题则因看问题的角度以及个人感受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异,甚至可以说铲子问题的答案决定了文章的好坏。
>> 提问的水平决定了答案的品质。笼统的问题只能得到笼统的回答,而具体的问题则能获得具体的答复。想要写出引起读者共鸣的好文章,首先请将问题具体化。
“7W3H”让你不再为提问发愁
>> 话说,“不擅长提问”的人有必要事先增加自己的“问题储备”,而下方的“7W3H”就基本涵盖了所有的提问方式。[插图]当你不知该如何提问时,不妨参考上方的“7W3H”。
受读者欢迎的文章不能缺少“Why(为什么)”
>> 假设你喜欢水族馆,并想在博客上写篇介绍水族馆魅力的博文,那么你会提哪些问题呢?请用“Why(为什么)”来提问。[插图]也许有人会觉得“喜欢看成群的鱼儿在水里游,这个理由好奇怪”。但不管别人怎么想,这就是作者的理由。我们甚至可以说,越是看似奇怪的事情越有写作价值,因为这正是作者与众不同之处。而这些与众不同都会在文章里如实地表现出来。
用“How(怎么)”引出读者喜欢的信息
>> How(怎么)”常用于引出手段和方法,它同样也是拓展话题的有效提问方式。一篇言及手段和方法的文章会让读者获益匪浅。[插图]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例子吧。
认真收集“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 用于回答的信息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自身相关的“内部信息”,另一类则是自身以外的“外部信息”。
>> [插图][插图]所谓的“内部信息”指的是自己发出的信息,它是通过自我剖析得来的,包括自己的感情和想法等。比如,用语言表达吃到拉面时的喜悦、工作失败时的懊悔、从书或杂志收获的惊喜等。
>> 同时,“外部信息”也是自答环节中不可或缺的。比如,当你想写有关马拉松的文章时,如果手头没有足够的写作素材,那就需要从外部输入。[插图]以上是几种输入外部信息的方法。
填好九宫格就开始动笔吧
>> 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第22页表格1-2的信息。[插图]这些信息大致可分为两类,分别是“事实”和“感受”。那么,哪些属于事实呢?我想应该是自答1,2,3,6,其他则为“感受”。写作时要尽量注意“事实”和“感受”的搭配。
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故事型模板”
>> 我们先用“基础问题”筛选出有关英语口语学习法的基本信息,然后用“铲子问题”深度拓展其中的重点信息。因为是介绍学习方法的文章,“学习效果”和“学习重点”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提升语法和词汇水平③不用多余的表达和措辞
>> 另外,我写文章时会注意文章的“信息密度”。我把多余的表达和措辞多的文章称为“信息密度低的文章”,而多余的表达和措辞少的则是“信息密度高的文章”。能让读者受益更多的自然是后者。
每天写下3个好消息
>> 写下的内容会渗透到我们的“潜意识”里。有这样一种说法,主观可控的“显意识”与主观不可控的“潜意识”的比例是“3∶97”。如果潜意识认为“我不行”,那么,即使显意识觉得“我可以”,最终也会是潜意识获胜(并且是压倒性胜利),因为人时刻都处于潜意识的控制之下
>>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九宫格的意义,那就是“能确切地将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无论是自问自答,还是收集信息、筛选已有信息,只要填好九宫格,就能将信息可视化。而这些被可视化的“信息”可都是“价值千金”,它们一定会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03.
以上是摘录的17条笔记,感觉都是精华中的精华很受用。唯一不足的就是,插图难以一并复制过来。先这样,不用图,其实文字理解透彻,也就足够了,后期可以用电脑,处理下图片,消除下微信读书app的,这个缺点。